难忘天中

感谢天中校友

郭振霞提供原创歌曲《天中女孩》。

难忘天中

文字/光头陈青

编辑/光头陈青

图片/光头陈青

音乐/来源于网络

在我的履历表里有一段求学经历是这样填写的:

年9月至年6月,在通海口天星中学就读。

年9月,那是个金风送爽的秋天。

一群面孔稚嫩的孩子从十里八村汇聚到坐落在武脑村的天星中学。这群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孩子,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开始了年少追梦的三年初中生活。

初到天中,一切都很新鲜。红砖碧瓦、宽敞明亮的教室让人耳目一新。

印象较深的,就是天中的食堂。那时的饭菜应该算是最‘菜’的了。早上的稀饭,清澈的能看到用勺子舀稀饭的同学的汗毛,有同学为此编了顺口溜(用通海口话来读):

天中的粥,

能照人头,

两口一huō见了dóu,

洗碗不嘎手,

涮两哈算数。

中午和晚上的菜一般是南瓜煮南瓜、土豆炒土豆、水煮白菜、水煮冬瓜...,用蒸汽炉子蒸的一盆一盆的米饭,是每天固定的主食,半斤的米饭完全吃不饱。

不过好心的食堂师傅经常会给我们附赠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菜里面像臭虫苍蝇就不算了,因为那是每天必须的。更惊喜的有时稀饭里面的熬熟的老鼠,在看到它们的时候,我们瞬间就饱了,饱的都直往外溢。

虽然当年的天中食堂的饭菜那样的难以下咽…但这正是“十年寒窗苦”的真实写照,那些苦中作乐的记忆,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中。

大堤下去右拐就是通往天中的路(摄于年)

天中地处东荆河防洪大堤堤脚边,坐落在武脑4组,是整个天星洲的中心。我们这些来自潘坝、陈闸、东堤、新街等偏远农村的孩子,离学校远,都只能选择在学校住宿,只有武脑、向阳和王家渡(部分村组)的学生,离天中近,是走读生。

住读生每个周三和周六是回家补充给养的时间,星期天一般放假休息。由于星期天晚上有晚自习,所以到下午时就要开始准备动身返回天中。

返校的时候,会带足3天的菜和米,菜都是腌菜,多用罐头瓶装,有咸菜,腌豆光子,杂胡椒,臭豆腐之类。

只有家庭条件好同学的才不用带菜,就用现金在学校食堂直接购买新鲜的炒菜。也有同学和老师是亲戚关系的,可以在学校搭伙,享受和老师一样的待遇。

背起用蛇皮袋装好的米,从仙监公路一直走到潘坝十队的十字路,右拐上防洪大堤,朝北直奔天中。别看米只有10来斤,一路上时间久了,背在背上像座山,沉的很。到学校后,在管后勤的李兴山老师处把米称重,换成饭票,一斤米还要额外交1毛钱的加工费。

光头去天中上学的必经之路-防洪大堤

天中住宿的条件一般,一个班的男生全部挤在一个大大的寝室里,一排排的高低铺,窄小的过道。因为同学们晚上洗澡洗衣都在寝室,地上总是湿漉漉的。导致在开学后不久,不知怎么的,就有同学得了疥疮,疥疮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特适宜在温暖潮湿人多的环境中繁殖。

印象中得疥疮最早从严千祥同学开始,然后一直到我们班全体住宿的男生,一个都没幸免。得了疥疮,瘙痒难忍,破皮流脓,手指缝隙间水泡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不抓破不舒服,有同学的垫单上血迹斑斑,晚上痒得睡不着。对付疥疮的良药是硫磺软膏,那些日子,一到晚上,那浓浓的硫磺软膏气味熏的人睁不开眼。

现在我的腿上还看得到有几个硬币大小浅浅的疤痕,那就是疥疮愈合后留下的纪念。

我和同村的李中海同睡一个床,硬板床,上铺。下晚自习后,同学们永远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那时候李中海特迷恋功夫,隋唐英雄,梁山一百单八将,我在他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晚上在床上,我们会练习“鲤鱼打挺”,别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来我还真能成功,只不过床板也因此断了几根。

当年会轻松“鲤鱼打挺”的少年如今变成了多斤的胖球,别说“鲤鱼打挺”了,就是仰卧起坐都弄不来几个,真是“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啊!”

那年的光头如今的李中海

初一的班主任黄理卫老师,很帅气的一位长腿欧巴,一表人才,是刚刚从华中师范毕业,分配到天中,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

我最喜欢上语文课。

黄理卫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上他常常笑声朗朗,对待我们这些留校住宿的孩子更是和蔼可亲。

黄理卫老师

初一英语老师是我同村同组的肖佩兰老师,人到中年,一头短发,一笑起来如浴春风,遗憾的是前几年,肖老师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生命本无常,在病魔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所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过好当下,过好每一天。

初一数学是胡家炎老师,为人师表,潘坝村的,我是小升初,胡老师也是“小升初”。那一年,胡家炎老师刚刚顺利通过教委的各项考核,荣幸地从民办老师转为了公办老师,被调到天星中学上班。

天中校门前的小路

那时天中的冬天是真冷!教室后的池塘结着厚厚的冰,食堂门口长长的一排水龙头下挂满了冰凌。我御寒的衣裳是一件破旧的“滚绳子”(棉袄,是捡我哥滴落),脚上穿的是通海口农村特有的蒙孩(自制棉鞋),脚趾头都从鞋面露出来了。

寒冽的清晨,天蒙蒙亮,在池塘边用雪水擦把脸直奔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清苦的生活条件并不影响我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室里冷的实在是坐不住得时候,我们几个男生变在教室门口的墙边,挤一挤,蹦一蹦,身体稍微暖和了再继续学习。

初二语文老师是肖新华,德才兼备,经常会在黑板上抄一些励志的文章或心灵鸡汤,让我们增涨见识,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会很工整地将这些文章抄在笔记本上,有空时就拿出来读读,不知《人生的急转弯》还有哪位同学记得?

肖新华老师是沙埂坝的,虽说是公办老师,但在老家还有地,记得我和几位同学还去肖老师家剐过红麻。

肖新华老师

物理老师是谢守龙,教导有方,上课一绝,从不带课本,擅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讲解枯燥的物理知识。他随手一写就是一黑板的定义和公式,穿着有点不修边幅,特立独行,喜好和女生们打成一片,对男生要求特严格,我一直心存敬畏。

谢守龙老师

英语老师范德枝,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她刻苦努力,通过了“民转非”,从村小调到天中,是位美女教师,年轻活泼,与同学们亦师亦友。

范德枝老师

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边走着边咒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习惯了在老师查过人时匆匆忙忙的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子上睡会回笼觉......

喜欢在笔记本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欢呼雀跃;喜欢在晚自习前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喜欢午睡时偷看琼瑶的《窗外》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这就是我的初三。

初三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罗功好,诲人不倦,教导有方,对工作兢兢业业。正当壮年,也是从潘坝走出的一位老师。罗老师写的一手好字,学校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家有办好事要写对联啥的,都是带着香烟来求罗老师的墨宝,俏得很!

化学老师,抱歉,忘了名字(罗功强老师吗?实在没印象了),为人严肃,教学严谨。刚开始听他的课,我总是似懂非懂,不甚明白。但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特别耐心,非要多数同学听懂了再讲下一章。

初三语文老师是余启发老师,向阳人,一位个字不高肤色黝黑的中年大叔,对我们和颜悦色,呕心沥血。

初三时,班长叶道清会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作业题,那一手的粉笔楷体,美观大方,看着就很养眼。搞的我现在也特钟意楷体,电脑上,手机上都是安装的楷体版本,百看不厌,这应该是那时的班长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起了作用。

叶道清同学

3年的时间很短,3年的收获很大!在天中的3年学习,令我终身受益。天中勤奋、朴素、向上的学风不知不觉成了我为人处事的风格。

黄理卫、肖新华、周泽荣、罗功好、余启发、陈汉平、范德枝、肖佩兰、胡家炎、丁贤云、罗功强、刘祖炎、武修树等等当年天中这些教过或没教过我的老师们,他们淡泊名利,他们坚守讲台,他们无私奉献,他们鞠躬尽瘁,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王长武老师丁贤云老师

陈汉平老师

左起:罗功强老师史登峰周泽荣老师

这三年,是我知识累积,为我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是我打工岁月的帮手;他们是我夜晚在东台的回忆。

有人说,“回忆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怅然泪落;回忆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然醉歌;回忆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恍然幽梦,回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沦然肠断”。

但,天中对我来说,所有回忆的,都是美好的;所有美好的,都是难忘的:

难忘初一开学时缴砖渣、草渣,和老爸推着板车上洪堤时的上气不接下气;

难忘物理老师谢守龙端着个大饭盆在教室里蹲在椅子上吃饭的画面;

难忘和同学们自办校报《芳草》,首期出刊时报纸散发的油墨清香;

难忘毕业晚会上武修桃和武思锋的搞笑小品《济公传》时同学们的欢快的笑声;

难忘同学王时宏和武脑的陈红珍惊天动地的校园恋情终成良缘永结同心的传奇爱情;

难忘晚自习逃课翻墙去看《白发魔女传》在寒风中罚站时的簌簌发抖;

难忘晴朗的夏夜和同学们坐在王家渡的堤边看池塘上空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难忘下晚自习后半夜三更肚子太饿在高学军家炒油盐饭宵夜时的烟熏火燎;

难忘沙埂坝同学陈烈文从家里带来的油炸刺泥鳅的可口美味;

难忘偷拔老师菜地的青菜蒜苗在武修桃家改善伙食的狼吞虎咽;

难忘天中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老师们加餐时飘满整个校园的肉菜香味;

难忘在学校食堂帮工的那个哑巴大叔朴实的笑脸和笨拙的手势;

难忘校门旁开小炒店的瘦瘦老哪妈和常在校园晃荡的拖着鼻涕的福成;

难忘天中一切难忘的......

王时宏和陈红珍夫妇

可如今,就像美术家金祖泉老师诗中写的那样,只能梦忆天中了:

东荆河北大堤旁,

校舍依稀映柳杨。

朗朗书声犹在耳,

师生情谊梦中藏。

感谢这三年里的我所有的授业恩师,感谢陪伴三年的同学们,正是有了老师们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关心,我才能一路风雨一路兼程一路歌。

致敬我的天中岁月,致敬我无悔的青葱年华,致敬我正努力拼搏的美好时代......

★题图照片由天中同学

郑慧娟提供

★感谢美术大家

金祖泉老师的诗作《梦忆天中》

如今的天星中学(视频由天中同学李兴兵提供)

↓往期文章:

天星中学群

后记:

还记得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
卡介苗接种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2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