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病又叫疥癣、疥疮、癞等,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羊体表和皮内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其特征是皮肤发生炎症、脱毛、奇痒,具有高度传染性。本病常发生于冬、春舍饲季节,夏季放牧时症状不明显。羔羊症状最为严重,尤其是绵羔羊,往往可导致死亡。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多发于秋末、冬季、初春。日光照射不足,羊被毛增厚,绒毛增多,皮肤温度增高,尤其是羊舍潮湿、阴暗、拥挤及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疥螨病流行。传染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
2.临床症状
(1)山羊症状。一般始发于被毛短且皮肤柔软的部位,如嘴唇、嘴角、鼻面、眼圈、耳根等处的皮肤。羊表现奇痒,不断地在围墙、栏杆等处摩擦,皮肤发红增厚,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羊的痒感表现更为剧烈,继而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疮,以后形成痂皮,龟裂多出现于嘴唇、口角、耳根和四肢弯曲部。严重时消瘦,放牧时落后于羊群,虫体迅速蔓延至全身,食欲废绝,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2)绵羊症状。患疥螨病时,开始通常发生于嘴唇上、口角附近、鼻边缘及耳根部,严重时蔓延至整个头、颈部,病变呈现干涸的石灰样,故有“石灰头”之称(有人称为干瘙)。初期有痒感,继而发生丘疹、水疱和脓疱,以后形成坚硬的灰白色橡皮样痂皮,嘴唇、口角附近或耳根部往往发生龟裂,可达皮下,裂隙常被污染而化脓。病灶扩散到眼睑时,发生肿胀,羞明,流泪,甚至失明。
(二)防治
1.预防
(1)加强管理。圈舍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密度不宜过大。引进羊时,应进行严格检查,严禁病羊或带螨羊进场(必要时先进行药浴,并间隔7~10天连续皮下注射2次伊维菌素注射液),在羊群中发现疑似病羊时,应及早确诊,将病羊和可疑病羊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羊舍用具要杀螨处理(1%~2%敌百虫溶液喷洒)。
(2)药物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有计划地进行药浴,保证每年2次以上,或皮下注射伊维菌素。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正确诊断,杀除螨虫,斩草除根(关键是种羊除螨)。
伊维菌素注射液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8~14天后再注射1次。
0.5%~1%敌百虫液,或0.05%双甲脒溶液,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0.05%蝇毒磷乳剂水溶液,0.%漠氰菊酯,0.%~0.%螨净。全群药浴或喷洒,第1次药浴后8~14天应进行第2次药浴。
1%~2%敌百虫液,环境喷洒。
更多精彩:
第十六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暨庆阳农耕文化节在甘肃庆阳隆重开幕
泽牧久远技术总监黄正勇当选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九月将持续在甘肃调研养殖生产
技术加持,实力绽放,是谁惊艳了牛业?丨直击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
大西北养殖人看过来!技术交流见面会来了,快跑过来报名吧
独家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维权打假声明
年下半年泽牧久远品牌合作开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