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绘农场揭秘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中的著名运动之一;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抗争,最终转变自身生存条件、实现经济自给的代表性运动之一;是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的运动之一。70年“弹指一挥间”,重温这段历史不仅再次激起我们对这一壮举的敬意,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年10月,日本军队占领武汉后,改变其侵华政策,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国民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面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加之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解放区从年2月始至年8月止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生产运动,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其中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二、朱德与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就先后奔赴各地考察边区资源。年春节刚过,朱总司令就到南泥湾进行考察,当他发现荒草覆盖的是黑油油的土地时,激动地大叫:“南泥湾是个好地方!”南泥湾地处延安南大门,在延安东南约九十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总面积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中心由三条河川构成,全区可耕地面积达余万亩,适合大规模垦荒造田。朱德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军垦屯田的想法,并提议由王震率旅屯垦南泥湾。提议得到毛主席的赞同。   在南泥湾掀起开荒生产热潮的时候,朱德于年6月20日给旅的和两个团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长信,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要求在农业生产将要结束时,部队应趁此机会,在农闲时建立起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商业。按朱总司令的指示行事,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突破了农业单方面发展的局限,实现多行业协调发展。年,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比年好多了,可以“在不受灾的条件下勿须外援”。此时,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朱德又关心起了仓库保管工作,勉励大家认真做好此工作,为抗日战争做充分的物资准备。年12月,朱德在为期3个月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讲到了“南泥湾政策”,并说:“靠了南泥湾政策,边区去年能够渡过去,今年更顺利,这是个战略问题。”12月12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积极推动“南泥湾政策”》的社论中说:“朱总司令亲自踏看南泥湾,亲自组织南泥湾的开辟工作。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江南’。于是,‘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朱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在朱德的策划和带动下,南泥湾的同志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发展了生产。三、旅在南泥湾的英雄事迹旅在南泥湾历经艰辛,其艰苦奋斗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   王震率领旅团于年首先开进南泥湾东面的临镇。以后和团也先后开进南泥湾一带。部队初到这里时,没有住处、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生产工具,只偶尔能碰到一处坍圮(tan1pi3)的村子和庙宇。这里荒草丛生、野狼成群。面对荒芜人烟、不打鬼子却种地的窘境,部队思想问题连生,认为回陕北种地与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天天打仗相比,是一种退步。面对战士怨声载道、开荒士气不高的状况,王震苦口婆心地做战士的思想工作,年3月,他首先提出了:“一把镢(jue2)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积极动员每一个人参加生产。战士们自己动手打窑洞、制造工具等,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早出晚归开垦荒地,开展劳动竞赛,多数同志手上磨了血泡、生了疥疮,但个个干劲十足,从不叫苦。团政委晏福生不顾自己身有残疾,还忘我劳动。年底,他被推选为生产英雄,毛主席亲自给晏福生题写奖状:“坚决执行屯田政策”!可以说,英雄们的辛勤劳动是边区渡过困难的重要条件之一。除了生产和备战,南泥湾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陕北民歌的演唱和京剧团体的演出等,都大大丰富了战士们的精神生活。   经过旅官兵的齐心奋战,年全旅开荒地1.12万亩,收细粮余石,蔬菜.8万斤,每百人平均养猪20头,粮食自给达90%,经费自给率达80%;年,全旅开荒种地2.68万亩,收粮余石,经费自给率达到93%,每人每月吃2斤肉,每人每天5钱油、5钱盐、一斤半菜,全体干部战士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窑洞。年,全旅开荒种地10万余亩,收细粮1.2万石,粗粮3万余石,养猪4万多口,牛多头,羊多只。年,全旅播种面积26万多亩。平均每人生产细粮6石多。到年不仅做到粮食、经费、物资全部自给,而且向政府交公粮1万担。旅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为八路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垦南泥湾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屯垦过程中,旅贯彻了农业第一、工业、运输业第二、商业第三的方针,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连年苦干,不仅实现了农业年年丰收,完全自给,而且使粮食产量和牲畜产量达到了剩余。旅在这个基础上,又建设了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开办了纺织厂、铁工厂、木工厂、农具厂、酱菜厂,生产出了各种产品。他们用辛勤劳动取得的成绩不但改善了部队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活跃了市场,而且推动了整个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改造成了窑洞整齐、田间葱郁、牛羊成群的“陕北好江南”。年7月,毛泽东和朱德到南泥湾视察时,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年10月,全体指战员接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返回延安接受新的任务。在丰收过后,旅离开了南泥湾,到湖南南部和两广交界的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四、南泥湾精神的延续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树立了榜样。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然而,在垦荒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至今激励着在南泥湾这片沃土上的人民。他们谨记毛泽东同志的教诲、继承英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继续浇灌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实现了农业、石油工业、旅游业等全面发展,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着不懈的贡献。   南泥湾精神,是军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代名词,也是中国人民勇敢和勤劳的象征,它成为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无穷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如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为主。”如今,在世界性经济危机肆虐时期,南泥湾精神也必将激励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重建集体经济、构建共有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分享是一种美德!!!

欢迎你加入我们东方红天绘农场!

我们的宗旨践行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抵制转基因及有毒农产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好我们的耕地及农作物种子,让我们所有集体人员吃上健康食品。

当我们进入集体农场之际就是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最真挚的热爱,我们决不辜负毛主席的谆谆教导用实际行动对我们民族做出最大的贡献。

绝不讲空话、大话、不说没有用的话、不允许发与集体经济主题无关的链接与贴子。用行动证明一切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6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