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近五六年来淡水鱼价格最好的一年,除少数特种水产品外,水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平均涨幅大约在20%以上,其中大宗淡水鱼的价格涨幅达40%以上,所以,今年只要开展了水产养殖都能获得较好的效益。从今年的行情来看,养殖大宗淡水鱼尤其是养殖草鱼效益较高,部分特种水产品价格也比较好,如:鳜鱼、黄鳝、小龙虾、加州鲈鱼等,价格都比较好。
所以,小龙虾、螃蟹、甲鱼怎么养效益高?
小龙虾及河蟹养殖技术
1、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养殖池塘的准备工作。包括新池塘开挖、池塘清整、养殖池塘消毒工作、水草种植、渔业机械准备维修等。
二是做好生产计划和规划。包括流动资金安排、发展规划、每一步的生产计划、统筹做好苗种采购和放养等。
三是做好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病害防治的工作计划。包括每月的生产渔事安排、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事宜的安排。
四是做好合理上市的安排。养得好不如卖得好,要按照养大虾蟹、养好虾蟹为目标,做到合理上市,争取卖一个好的价格。
2、小龙虾和河蟹养殖存活率提高、品质提高的技术要点:
第一,要坚持繁养分离或自繁自养或就近购苗。
第二,要购买优质虾苗,重点是不能缺氧、行动要敏捷、附枝要齐全。
第三,要做好虾蟹苗的运输和放养工作。重点不能挤压、脱水、太阳光直射,且放养时要做好缓水水处理和虾蟹苗下塘前消毒处理。
第三,要种植和维护好水草,水草种植合理是生产优质虾蟹的关键。
第四,要经常做好水质调控和改底工作。
第五,要实时投喂优质的虾蟹配合饲料。
第六,要定期做好病害预防和防治工作。
3、小龙虾、河蟹养殖容易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养殖地点选择不当,注定养殖失败。如:水源不适合、土壤不适合(含沙量多的漏水池塘和淤泥过多池塘对养殖河蟹不利)。
第二,苗种选择的质量差,导致养殖成活率低或生长成“铁壳”虾蟹。
第三,水草种植不合理或水草未维护好。
第四,病害防治工作没有做到位。
第五,过度调水、改底、杀虫等操作不当行为。
4、小龙虾及河蟹防病、防逃,以及起捕运输的要点:
4.1虾蟹养殖过程中,河蟹病害和小龙虾病害都不太多,病害预防工作做的好,很少发生病害。一旦发生了病害,我们可以用以下药物防治。
寄生虫疾病:纤毛虫,常用杀虫剂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纤虫净等。
病毒性疾病:白斑综合症、水痘病,常用药物有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黑鳃病,常用杀真菌药物有水杨酸、硫醚沙星、聚维酮碘。
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烂肢病、甲壳溃烂病、出血病、软壳病、蜕壳受阻症,常用杀细菌药物有氯制剂、碘制剂、醛类、溴制剂、生石灰等。
重大病害——白斑综合征病毒病
(1)主要症状:活力下降,附肢无力,集于池塘周边;病虾体色较健康虾灰暗,有些有腮黑;胃肠道空,有一段呈青色;病虾有蜕壳困难现象,新壳明显;死亡虾一般是同一水体中规格大的虾;季节性发病,开始发病水温20℃左右,28℃后结束;我省发病季节在4月底-6月初。
(2)发病原因:存塘虾量太多,没有及时分塘;饲料投喂晚,数量不足;发病季节放养幼虾,捕捞运输不规范;同一池塘苗种放养时间太长,尤其是养殖塘少量补苗;池中的水草栽种不规范,水质混浊;小眼地笼捕捞,捕捞虾分拣后小虾回塘;应激反应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3)防治措施
预防:每年彻底清塘消毒,以碘制剂最为理想;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控制放苗密度;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氯制剂或微生物制剂;植培育好水草,改善养殖池底质;用大蒜素或抗菌药物拌饲投喂。
治疗:及时清除病死虾,并深埋处理;饲料︰大蒜素=50︰1,拌匀投喂7天;用聚维酮碘隔天连续全池泼洒3次,进行消毒处理;停药5天后,底质改良一次;稳定后加大投饲和捕捞,进入地笼的虾不可回塘。
4.2防逃:重点安装防逃设施。每一养殖单元应在其外围田埂上建设防逃围栏,防逃围栏可依据生产实际设在田埂的内缘或外缘边。防逃围栏可用水泥瓦或防逃塑料膜或地砖或冰箱厂玻璃钢片等材料制作,防逃围栏要埋入土中20-30cm,上面高出田埂50-60cm。用水泥瓦或防逃塑料膜等材料制作的防逃围栏,要每隔1.5-2.0m在防逃围栏的外边面用木桩或竹杆支撑固定,采用打桩法进行固定,以防止被风损坏。
4.3起捕与运输。小龙虾捕捞时间是3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底基本结束;河蟹捕捞从10月中旬开始,至年底结束。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4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捕捞方法为: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5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可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
甲鱼养殖技术
1、甲鱼养殖前的准备工作主要要点:
包括养殖设施的检修、维修,防逃设施的建设,鱼池的整修消毒,养殖布局,生产计划,产品定位等。
2、甲鱼养殖存活率提高、品质提高的技术要点:
第一,苗种必须选择好。养殖品种必须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率强、市场受欢迎的甲鱼优良品种。
第二,养殖方式必须选择好。要提高养殖成活率,建议采取分段养殖方式进行,即大规格幼鳖专塘养殖或采取控温养殖,成鳖采取室外仿生态养殖或开展稻莲田养殖。这种分段养殖方法,既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又能提高甲鱼的品质。
第三,合理养殖密度,科学投喂。
第四,适时调控好水质,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良好。
3、甲鱼养殖容易失败的主要原因:
引起甲鱼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选种不当;二是养殖方式方法不当;三是产品地位不明确;四是养殖管理敷衍了事,饲料投喂、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工作均不精心;五是看守工作和防逃设施建设不到位。
4、甲鱼防病、防逃,以及起捕运输的要点:
4.1病害防治:甲鱼病害防治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平时应定期进行鳖沟消毒,每天清洗饵料台,常见疾病防治方法如下:
4.1.1腐皮疥疮病
症状: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初期病鳖颈部、背腹甲、裙边、四肢以及尾部基部长有一个或数个黄豆大小的白色疥疮,以后疥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四周可压出黄白色颗粒状或有腥臭味的内容物。患该病病鳖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质消瘦,常静卧食台,头不能回,眼不能睁开,衰弱死亡。该病病程较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鳖可长期存活,少部分可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程严重者反应迟钝,活动微弱,不摄食,短期内死亡。
防治措施:放养的鳖,要规格一致,入田前用氨基酸碘药浴10~15分钟。经常在养殖沟或池中泼洒复合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3~5克/米3。疾病发生后,首先保持池塘有较高的溶解氧,然后在沟或池中泼洒VC3~5克/米3,4~5小时后再泼洒氨基酸碘0.1克/米3进行消毒,同时减少投饵量,并在上午每千克饲料中添加VC2克和VB族维生素0.5克和乳酸杆菌1克进行投喂,下午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三黄散或黄连解毒散2~3克,连喂5~7天为一疗程,有较好的疗效。
4.1.2肝胆综合征
症状:患病鳖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四肢基部柔软无弹性。病鳖外观变形,背甲明显突起、失去光泽,腹部呈暗灰色,有明显的绿色斑纹,手拿有厚重感。鳖体浮肿或极度消瘦,浮肿者一般颈部、四肢肿烂,表皮下出现水肿,消瘦者甲壳表面和裙边形成皱褶。
防治措施: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投喂饵料。平时饲料中应添加一些有利于脂肪代谢的物质,如复合VB、VC、VE、氯化胆碱、高力素(黄芪多糖)、活性菌如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如加酶益生素1~2克,可有效预防肝胆综合征的发生。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体理化因子指标正常。尽量使用物理和微生物方法改良水质,可较好地控制毒素对中华鳖肝、胆的侵袭。每千克饲料添加乳酸芽孢杆菌1克、黄芪多糖0.5~1克、高稳VC3~5克及复合VB1~2克,连投10~15天,有利于肝胆综合征的恢复。
4.2防逃设施:甲鱼善于攀爬,养甲鱼稻田或池塘四周应修建防逃墙,可以用砖砌,高0.5米以上,水泥抹平,顶部建成“T”形,也可用瓷砖、石棉瓦或有机玻璃等建造。若是防护网还要在网的上端向稻田内出檐10~15厘米,成“Г”形,以防成鳖上网或挖洞逃逸。
4.3起捕与运输:甲鱼起捕可以用笼捕或直接干塘抓捕。由于甲鱼呼吸主要是用肺呼吸,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干法运输且保持甲鱼体表湿润就可,但千万不要过度挤压,以免导致窒息死亡。
采编:文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