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总是干燥起皮,而且还特别痒,可以

程少为讲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498648.html

定义

皮肤瘙痒症(pruritus)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历代中医文献根据不同皮损及发病部位有不同名称,如“痒风”“阴痒”等,现统称之为风瘙痒。

临床表现

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为常见。无原发皮损,反复搔抓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甚至继发感染引起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易反复发作。有发于秋末冬季,因寒冷干燥诱发;亦可发于夏季,常因潮湿多汗诱发。全身性瘙痒症包括老年性瘙痒症、冬季瘙痒症、夏季瘙痒症等;局限性瘙痒包括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皮肤瘙痒,无原发皮损,常见抓痕、血痂等继发皮损诊断。严重程度可根据瘙痒评分、继发抓痕条数等进行评价。

鉴别诊断

疥疮

疥疮好发于指缝、大腿内侧、阴囊等皮肤薄嫩皱褶处,皮损有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等,检查可见疥虫或虫卵。

虱病

虱病可有全身瘙痒,但是主要在头部及阴部,检查可找到虫卵或成虫,有传染性。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皮损以苔藓样变为特点,好发于颈项、肘部等摩擦部位,剧烈瘙痒。根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可鉴别。

人工性荨麻疹

人工性荨麻疹又称为皮肤划痕症,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由于搔抓而风团产生更多,皮肤划痕试验为阳性。

系统性疾病引发的皮肤瘙痒

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肾病、糖尿病等可引起的皮肤瘙痒,此类患者常伴随其他系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辨证分型

血虚风燥证

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风热血热证

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搔破后血痕累累;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湿热内蕴证

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伴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纳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

以祛风止痒为原则,应根据患者体质、皮损特点、自觉症状、舌脉,辨证选用中药或中成药内服、外用。

中成药口服治疗

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成药口服治疗。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

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证。用法:开水冲服。

疗癣卡西甫丸:清除碱性异常黏液质,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金蝉止痒胶囊: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润燥止痒胶囊: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风燥证。2周为一疗程。

乌蛇止痒丸:养血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血虚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

皮敏消胶囊: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适用于风热证或风热夹湿证。

药物外治疗法

溶液:皮损搔抓后渗液结痂、局部潮湿瘙痒,常用苦参、茵陈、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蛇床子等药物煎汤外洗,亦可选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皮肤康洗液等。皮损干燥瘙痒,肥厚、苔藓样变,常用大皂角、苍术、杏仁、桃仁、当归、地肤子、白鲜皮等药物煎汤外洗。

洗剂:适用于各型皮肤瘙痒症,如甘霖洗剂、川百止痒洗剂等。

霜剂:适用于皮损干燥瘙痒症,可选用羌月乳膏等。

软膏:适用于皮损干燥瘙痒,甚至肥厚、苔藓样变。可选用青鹏软膏、龙珠软膏、冰黄肤乐软膏、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等。

其它外治疗法

药浴:适用于各型瘙痒症,可用淀粉浴或中药药浴、熏蒸、熏洗,如苦参、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汤;水温37~40℃,每周2~3次。

针灸:适用于各型瘙痒症。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毫针根据辨证选取不同穴位。常用穴位:血海、曲池、三阴交等,随证加减。

刺络拔罐:适用于局部瘙痒剧烈的瘙痒症。方法:选定治疗部位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量以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0min。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穴位注射:适用于各型瘙痒症。方法:维生素B12注射液1mg于曲池或足三里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一疗程。

自血疗法:适用于各型瘙痒症。方法: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5mL,迅速注射至患者臀部或特定穴位,局部按压,每周1~2次,10次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皮肤瘙痒症虽容易诊断,但是治疗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如果病程反复,需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除外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外阴肛周瘙痒做真菌、寄生虫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本病的缓解和痊愈。

饮食调护: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浓茶或咖啡。

衣着调护:以松软棉织品为宜,不宜穿紧身的化纤内衣。新内衣,最好放在清水中浸泡,清水涮洗,可清除残留在衣服上的化学物质,使新内衣更加柔软,穿着舒适。

皮肤调护:根据气候情况清洗皮肤,洗澡时避免热水烫洗,忌使用强碱性皂液,可采用止痒性的沐浴露或直接用清水清洗,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注意保湿润肤。

心理调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通,嘱患者调畅情志,避免劳累。

环境调节:潮湿闷热的夏季注意通风干燥;干燥寒冷的冬季注意适当使用加湿器,保持居住环境适宜湿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皮肤瘙痒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6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