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流传着诸多名人轶事,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我们句容的鲜鱼巷。
源远流长的历史
句容历史悠久,西汉时候就设邑了。当时的句容城并不大,还是借助了明朝初年修南京城的机会,而修建了比较像样的城墙,拱卫着南京城。
太平天国运动中,句容是清军江南大营和太平军进行拉锯战的重要战场,几经战火,人口锐减,城里一片荒芜萧条。
日寇侵华,杀向中华民国的都城南京,就有一支主力经过句容。向井敏明、野田毅,隶属当时驻扎在句容县的片桐部队,这俩噬血禽兽比赛看谁先杀死一百个中国人。他们的武士刀上就沾过句容县城无辜平民的鲜血。
民族英雄巫恒通
抗战中,行香籍民族英雄巫恒通被俘,关在县城,痛斥来劝降的他的老师、伪县长,最后拒医绝食而死,成为令句容人民景仰的烈士。
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再起内战,中共茅山工委书记、新四军茅山留守处政委徐明,建立武工队,坚持斗争。茅山地近南京,国民党政府视为心腹大患,特调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围剿”,徐明在突围中不幸牺牲,年仅26岁。烈士的头颅被割下,悬挂在东门。
年4月21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句容就在战线上,和南京一样,在23日解放。
鲜鱼巷
事实上,过去所谓句容城的繁华商业圈很小,就在现在的元丰商场开始向南,到建设路口,还分为两段,北边的叫小宝塔巷,南边的叫鲜鱼巷。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神话传说,都与一个叫张邋遢的道人有关。
据说,张邋遢长得丑,穿得脏,破布烂棉花,头发积垢粘黏在一块,脸上总是黑灰,尤其是身上长满疥疮,不时脱落几块癣片,露出一点红艳艳,让人呕心,整天赤着脚。但,江湖上有很多他的传说,神奇无比,甚至有人怀疑他就是张三丰。他家就住在鲜鱼巷口。
历史上句容有两座宝塔,大圣塔是大的,还有一个小的,就是所谓的小宝塔。据说之前,句容没有宝塔,是张邋塌连夜从外地背来的。宝塔沉重,他就哈着腰,背上一个大宝塔,怀里也没空着,搂着一个小的。这个小的,就被他撂在自家附近。这个巷子因而得名小宝塔巷,如今简化为宝塔巷,有路牌为证。由于拆旧建新,已经看不出什么遗迹,只有一家店面,还念念不忘写上“小宝塔”来怀旧。
张邋遢
鲜鱼巷,也有张邋遢的传说。旧时打鱼,都是装在竹子做的篓子里面,盛不住水,自然几乎都是死鱼,鱼死就容易臭。他跟着哥嫂生活,哥哥经常出去打鱼,嫂嫂经常为臭鱼发愁。有次,张邋塌让嫂嫂把臭鱼放到盆里,倒上水,他从身上揭下两片癣皮扔到盆里,用手在盆里顺时针方向搅动两圈,又发方向搅动两圈,忽然,啪啦啪啦的,鱼儿都活了!嫂嫂经常卖活鱼,以后这个巷子就叫鲜鱼巷了。
鲜鱼巷,还保存着特色,在巷口,每天下午都有自发形成的鱼市场。钓鱼的人,喜欢聚在这儿出售,蹲在路边,交流钓鱼心得,算是以鱼会友。城管来过,市场整顿过几次,可是历史传统的力量实在是大,人们还是习惯到这里来卖鱼买鱼。
鲜鱼巷口有鲜鱼
老有所乐,钓鱼怡情,结交钓友,顺便换点小钱花花,也是很有味道的。
可是,为了钱,有人电鱼来卖,这个就应该遭到谴责才对。还有鱼贩子,把养殖的鱼拿来卖,终究悻悻而归,毕竟这里都是行家,想冒充野生的鱼虾,门都没有。
如今,小宝塔已是传说,鲜鱼巷还在传承。正所谓:宝塔路上无宝塔,鲜鱼巷口有鲜鱼!
文章原创作者:史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