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西之91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

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311/6947166.html
他是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名将,19岁领千军、29岁封王、32岁受凌迟就义。他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中国近代军事家,民族英雄。一参加起义清道光十一年(年),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县(今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大约在石达开5-9岁时就已经逝世,家境开始中落。14岁的时候,石达开就挑起维持家计的重担。除了种田还兼做些小生意,买卖鸡鸭,当牛贩子,其间还运炭到平天山的矿区卖,赚了一些钱。他天生大胆,小小年纪就敢于在江湖上奔走,喜欢交朋结友。他与当时在贵港和梧州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经常有来有往,也与平天山矿区的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道光二十七年(年),石达开16岁,当时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带人慕名来访,邀石达开“共图大计”。石达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三年后他带上全部家产,率多人参加金田起义。二屡立战功起初,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得很顺利。参与起义的人,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都是些不怕死的人。“烂仔怕死仔”,他们一路攻城掠地,把战火越烧越大。年,洪秀全在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封王建制,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和“翼王五千岁”,“翼王”就是“羽翼天朝”的意思。石达开封王的时候才20岁。他打仗勇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清军闻风丧胆,曾经逼得的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兵败差点投水自尽。因为不怕死,石达开被称作“石敢当”。有这样的人做将领,太平军横冲直撞,一路北上。清咸丰二年(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紧接着,石达开率部做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28天挺进了公里。清咸丰三年(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洪秀全等的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只有石达开能洁身自好,从不参与营私之事。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清朝名将江忠源自尽。石达开到达安徽后,组织各地民众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国家的规模。同时,石达开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大量物资。年初,石达开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石达开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三大败曾国藩年秋,曾国藩与石达开在江西九江、湖口一带,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那也是曾国藩、石达开第一次交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但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年秋天,石达开挥师江西,4个月接连拿下7府47县。由于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1万多人扩充到10万多人。清廷官员见此形势,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只可惜,石达开恰恰在那个时候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然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但却让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四出走西南在天京,洪秀全等整天耽于享乐,他们大兴土木、纵情声色。只有石达开能洁身自好,从不参与。太平军一直都没有牢固的根据地,前脚打下哪里、后脚就丢了哪里。石达开看到这一点,奉命攻打安徽后,稳扎稳打,逐步扩大根据地的范围,在当地的统治花费了大量功夫,稳定经济和人心,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政治、军事物资。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等到石达开接到消息赶回来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觉得石达开偏袒杨秀清,就想算计他,石达开收到情报,不得以逃出天京。留在天京中的家人与部下,无一能幸免,全部被韦昌辉灭门。石达开离开天京前往安庆。他率领太平军转战南北,入江西、进浙江转战福建,再入江西进入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历时整整6年,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清军,减轻了天京压力。从那以后,石达开不再回天京,他也成为了清军对付的第一号人物。年冬天,石达开经过和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年春,石达开从江西起兵入湘,发动“宝庆会战”。当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没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五落败广西石达开离天京出走的数年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广西境内度过的。他曾经打败许多清廷将领,但却输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正是在广西的2年又4个月时间里,石达开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打击不是来自广西的正规清军,而是来自民间士绅所办的团练。广西团练到底有多牛?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攻打百色时,被人出卖,在逃跑的路上就多次和地方团练打仗,后来所部在匹夫关被当地土司组建的团练围攻,石镇吉被俘,其他将士全部被土司团练杀死。石达开也曾经吃过地方团练的大亏。石达开刚到贵县的时候,就被清军和地方团练围着打,无力招架之下,他只能选择后退,官军及团练“连破数寨,石逆受伤逃窜,计共毙贼千人”。因为广西地方团练的奋力抵抗,石达开在广西的战绩实在是难堪:第一年刚进广西时,仅3个月,就攻克9座城池,第二年全年才攻占7座,第三年只有3座。最后,石达开在广西丧失了80%多的兵力,军事上遭到空前未有的惨败。石达开为什么会败在广西地方团练手上呢?石达开退入广西,没有能够很好地团结地方上的其他反清队伍,反而排挤当地的反清队伍,甚至和他们抢地盘。再加上地方团练原本就对太平军有着仇视心理,自从当年太平军反清之后,给广西带来很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能“安居乐业”。地方团练能够打败石达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粮食,像大米、土豆、黄豆等。石达开的部队当时非常缺粮。从石达开下属赖裕新所部的一则告示,其缺粮情况可见一斑,《赖裕新部一军军帅汪在融县发的告示》:“沿途百姓,箪食跪迎,纳粮进贡,鸡犬无惊……若不进贡,祸灭生门。”要知道石达开的名声一直不错,向来有仁义之名,如果不是缺粮厉害,他所率领将领是绝不会发布如此强硬要求百姓上贡的告示的。自从金田起义后,广西在十多年内爆发了大大小小几十次起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年的兵灾,死人无数、荒地无数,老百姓尚且不能果腹,哪有余粮“上贡”给太平军?清政府虽然无能,但毕竟所辖范围广,广西粮食不足,可以从外省调粮食。石达开强制征粮,百姓无粮,那就是把百姓往地方团练那里推,就等于自绝于人民了。团练都是地方有钱人牵头的,他们可以搞到粮食,而且还可以修建坚固的寨子,老百姓住进寨子里,牲畜和粮食都能得到保障,不致沦为太平军的粮草。最失民心的是,太平军攻下团练的寨子后,不分百姓和团练,全部一视同仁的挥刀就杀。缺粮和杀害无辜百姓,使石达开在广西独木难支,才会被以团练为主的军事力量打败,只能选择离开广西前往四川。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第二年初经湖北进入四川。从那以后,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石达开先后四进四川,终于在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同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的时候,太平军还有近人。而对岸还没有清军防守。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准备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赶到对岸防守。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清军“南字营”的都司王松林来到太平军营谈判、劝降,石达开再三思索,决定宁可舍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三军将士,决定。投降,石达开部的人被王松林收编,剩下人保留武器,驻扎大树堡。后来,人中有人渡河,失散或被清军杀害。在投降之前,石达开给清军将领写了一封信,里面只有22个字:“窃思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马上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把剩下的多人中除多名老幼之外,全部屠杀。六凌迟酷刑年6月27日,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个极其灰暗的日子。那一天,太平天国的柱国英雄石达开在成都慷慨就义。四川总督骆秉章命令刽子手以刀的凌迟酷刑,将石达开处死。凌迟,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的时候将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地割去,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和分离。骆秉章是广东广州府花县华岭村(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书法家,湘军的统帅之一。他对太平军和石达开都恨之入骨。行刑当日,早晨时刑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人们都争着来看热闹。刑场上搭有两个高台,其中一个高台上搭有凉棚,供监斩官观刑。另一个高台就是刑台,提前立起一根分叉的大柱子。石达开被清兵押解到刑场,他早已被剥去衣服,全身赤裸。两名刽子手用牛筋绳子将他捆绑在柱子上,而后从各自的箩筐中拿出割刀等刑具展示给围观群众。监斩官来到后,宣读石达开的罪状后,最后大声喝:“寸磔逆犯石达开”,宣布行刑开始。其中一个刽子手问石达开还有什么话要说,石达开冷笑道:“开剐吧,老子叫一声就不是英雄!”最年老的一个刽子手,首先在石达开大腿上割了一刀,将一块皮肉斜切下来,而后围着刑台转了一圈,把肉块往天上一抛,那叫做“祭天”。石达开的身体抖动了几下,但没有喊叫。另一名刽子手拿出一个小罐,用小刷子在罐子中蘸了几下,在石达开被割伤的腿部一刷,血液马上就止住。那是一种特别的油,可以止血,但不止痛。然后是第二刀,第二刀割的是左乳的乳头。同样是一割下马上刷油止血。在凌迟酷刑中,一般第二刀是割在额头上的。第二刀在额头上横切一刀,而后往下一拉扯,那块皮就耷拉下来,正好能遮住受刑人的眼睛,避免他与刽子手有眼神接触,从而影响行刑的过程。但第二刀并不是在额头上横切,而是先行到原本第三刀的左乳头处,可见四川总督骆秉章早已命令刽子手故意让石达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受刑。石达开意志也是惊人,一声不吭,只是抬头望着灰暗的天空。紧接着,两名刽子手分立左右两边,继续动刀,割下的肉片如同指甲大小,每十片用手一托,左右一晃示众之后,嘴里吆喝一声。把肉片展示完毕之后,用力往台上一摔,就会有专人捡起来,丢进一个箩筐之中。两三个时辰之后,有人上来给石达开灌了几口水,还喂了几口稀饭。两个刽子手也累了,喝了几口白酒之后,磨了磨刀,监斩官也吃饭去了。大概半个时辰后,监斩官回来,刽子手继续施刑。那时,石达开的前胸已经能看到森森白骨。一颗心脏只隔着薄薄的一层白膜,还在跳动着。因为每一刀割下之后都马上涂上止血油,所以人还不会死。前胸割完,轮到在大腿上动刀。那时刽子手的动作加快,不停地把肉块割下、展示,然后抛在台上,有人迅速丢入箩筐中。腿部割完,年老的那个刽子手开始在石达开的“胯下之物”上动手。先是切开阴囊,把睾丸取出,用一块布包上,放在一旁。然后对准“命根子”飞快地一刀下去,连根切掉,再将细盐一把涂上,止血油一刷,再用事先烧红的烙铁一烫,血液立即就止住了。割完前身,刽子手将石达开解开,抱着翻转过来再捆好,开始在臀部施刀。那时候,石达开已经痛得抖动,但仍然没有任何屈服,眼泪也不流一滴。刽子手一直割到下午6时许。最后一刀仍然由年老的刽子手执行,在心脏处一刀切下,那叫“心头肉”。那一刀也叫“夺魂刀”。对石达开的凌迟酷刑,前后一共刀。从早上8时到傍晚6时。最后,刽子手用大斧把头颅砍下,用绳子吊在柱子上枭首示众。身体躯干也是用大斧砍为8段,叫做“大卸八块”。等到行刑完毕,箩筐里的肉被卖给围观群众。有人在现场就把肉送酒生吃了,也有人拿回家去,用瓦片烘干后作为治疥疮的“神药”来使用。而睾丸和“命根子”,是早就有人向刽子手出了高价钱预订了的,据说烤干以后可以入药,治疗失明。从凌迟的执行全过程可以看出,这种刑罚是及其残忍和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的。评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前后14年,涉及18个省,震撼满清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是贫农或者中农。在领导阶层中,杨秀清、萧朝贵都是贫农,但“翼王”石达开却是出身地主家庭。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然令清军提心吊胆。甚至他死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是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石达开不仅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文韬武略都很出众。他被洪秀全“访请出山”时只有16岁,金田起义时19岁,封王时20岁,在成都就义时32岁,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石达开的一生,表现出一位农民起义将领的完整形象。他倾心于太平天国运动,为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的准备和金田起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在“天京事变”过程中,石达开从大局着想,不计个人恩怨,对“天京事变”的解决作出了让步和贡献,表现出农民起义将领少有的气度。但石达开的出走,对太平天国革命力量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损失。因为它危害了农民革命的整体利益,使清朝反动统治者既取得“生擒石逆”的胜利,又得到全歼这支太平军的成功。石达开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才能,率军远离革命整体,如鱼失水、如鸟离群,最后落得个覆军身丧的悲剧性结局。现在看来,石达开既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农民英雄那样完美无缺,也不像有些人所评论的那样为个人利益卑鄙无耻。他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是英雄一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5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