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洗渍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刍议
周萌
关键词:中药洗渍;皮肤科
洗渍疗法是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记载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内治外治并列”的治疗法则,《医统源流》中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清代医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以上这些论断,为后世研究、推广和应用洗渍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洗渍疗法在治疗皮肤病中尤显重要,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现将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洗渍疗法治疗常见皮肤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1洗渍疗法的概念及分类
洗渍疗法是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洗渍手段,将药物施于皮肤或患部,借温度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将药液不断施用于患部作治疗者为洗,将患部浸入药液内作治疗者称为渍。由于治疗形式和施治部位及针对病种的不同,洗渍疗法可分为溻渍法、泡浴法、熏洗法、擦洗法。
2洗渍疗法的应用原则
2.1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洗渍疗法虽为外治,临证之时,同样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注意局部皮损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做到在以局部皮损为依据辨证的同时,还应从整体出发,全面判断和分析病证,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整体。另外根据皮损特点及舌脉之证,辨明病之阴阳所属,从而根据阴证及阳证选用相应的洗渍疗法。如属热证则选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方药;如为寒证则宜选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方药。正如段馥亭在《中医外科证治经验》中指出:“外治法与内治法相同,亦须按八法立方用药。……不外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
2.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辨证是指明确疾病某一阶段的本质,洗渍疗法同样应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包括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因为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其证亦不同,故选方及洗渍疗法亦相应变化,或病虽不同,却有相同证候,其治法及洗渍疗法亦可相同。如湿疮一患,有急性慢性之分,其症状不同,急性渗出期宜用除湿收敛之药,选用溻渍疗法为宜,慢性期宜选用润燥祛风止痒之药,选用熏洗法为宜。
2.3外治与内治相结合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皮肤病虽然表现在外表局部,但与全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皮肤病往往只是内在疾病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应用洗渍疗法治疗皮肤病的同时应注意某些内科疾病的治疗。二是指药物的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洗渍疗法虽有其独特的功效,但如能针对疾病特点适当配合口服药,治疗效果会更佳。
3洗渍疗法常用药物及组方
3.1洗渍疗法常用药物(1)祛风止痒:地肤子、蛇床子、蝉蜕、白藓皮、荆芥、防风、大飞扬、刺蒺藜。(2)清热解毒:蚤休、孩儿茶、鱼腥草、败酱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九里明、大黄、马齿苋、金银花、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3)燥湿:苍术、藿香、萆薢、十大功劳、枯矾、滑石、车前子、石榴皮、生苡仁。(4)凉血:凌霄花、白及、丹皮、仙鹤草、槐花、大蓟、小蓟、地榆。(5)活血:三棱、莪术、丁香、木贼、山豆根。(6)润肤:当归、生地、胡麻仁、地骨皮、白芷、杏仁、大枫子、紫草、楮桃叶、花生油。(7)杀虫:藜芦、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花椒、土槿皮、百部、大枫子、川楝子。
3.2洗渍疗法常用组方(1)舒肤散:主要组成:黄连、金银花、艾叶、黄柏、苦参、十大功劳、九里明、地榆。功用:清热解毒、凉血燥湿。适应症:糜烂、渗液较多者。适用疾病:脓疱疮、湿疹、天疱疮、水痘、急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2)癣洗剂:主要组成:蛇床子、白藓皮、石榴皮、地肤子、百部、花椒、苦参。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应症:红斑、鳞屑、渗出等。适用疾病:各种皮肤癣、银屑病、玫瑰糠疹,或亚急性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3)疥洗剂:主要组成:硫黄、雄黄、明矾、花椒、白藓皮、百部、苦参、十大功劳。功用:杀虫燥湿止痒。适应症:干性、慢性皮损。适用证:疥疮、丘疹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头部脂溢性皮炎等。注:皮肤干燥者加甘油或淀粉10~20g。(4)疣洗剂:主要组成:香附、木贼、大青叶、板蓝根、生薏仁、露蜂房、紫草、红花、赤芍、当归。功用:活血软坚、解毒除疣。适应证:各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疣疾如扁平疣、寻常疣、跖疣。以上方药均为我科协定处方,经本院药剂科加工成散剂,临证时以热水冲泡20min后,根据病种及病证选用相应的洗渍疗法。(5)伸筋草洗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主要组成:伸筋草、艾叶、桑枝、透骨草、刘寄奴、官桂、穿山甲、苏木、红花。功用:活血通络、温经软坚。适应证:硬皮病、下肢静脉曲张、雷诺氏病等。(6)芫花洗方《医宗金鉴》:主要组成:芫花、川椒、黄柏。功用:解毒散结、杀虫止痒。适应证:多发性疖肿、慢性毛囊炎等。
4洗渍疗法的应用
4.1泡浴法泡浴法是运用药物煎汤来沐浴的治疗方法,借助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达到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常应用于皮损面积较大,瘙痒性、红斑鳞屑性疾患,如银屑病、玫瑰糠疹、泛发性湿疹、疥疮等。方法是应用相应的洗渍组方如癣洗剂或舒肤散煎汤去渣取汁,将药液倒入浴盆的热水中,泡洗全身,注意掌握药液的温度和浓度要适当。
4.2溻渍法溻渍法又称湿敷法,是指运用所煎药液浸湿敷料,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贴敷患处,每次贴敷时间10min左右,每日可数次。溻渍法具有除湿止痒、清热解毒、软痂脱腐,清洁创面等作用,主要适应于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等。临床上运用马齿苋洗剂或单味黄连煎汤湿敷,效果肯定。
4.3熏洗法熏洗法是指利用药物趁热在患部先熏蒸后淋洗和浸浴的治疗方法,借助热力和药力的综合作用而达到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之目的。主要适用于皮损面积较局限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阴囊湿疹及瘙痒症、肛门湿疹及瘙痒症。
5讨论
洗渍疗法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外治法。本疗法具有效果显著、适应证广、操作简便、安全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和易于推广的特点。在运用洗渍疗法治疗皮肤疾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掌握好药液的温度和浓度;⑵孕妇、高龄患者及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时禁用或慎用该法;⑶不宜在疲劳和饥饿状态下使用该法;⑷冬天时,注意保暖;⑸灵活掌握洗渍疗法具体使用形式,必要时,几种洗渍疗法可结合运用。
洗渍疗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治疗目的,⑴皮肤先经药浴液浸泡、浴洗后,其渗出物、痂皮、鳞屑及污染物被清除,有利于中草药液对皮损的渗透,提高治疗效果;⑵温热药浴具有镇静、安神、止痒作用,同时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人体气血畅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2];⑶药物通过皮肤孔窍、腠理直接吸收和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⑷可反馈性的使正电位、肌电位、神经电位等生物电位发生有益于健康的变化。
总之,中药洗渍疗法在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疾病特点,选用合适的洗渍疗法,通过药物溶液的温热理化调节及药效作用,达到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解毒消肿、去腐生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洗渍疗法和现代新技术如透皮控释系统、纳米科技的结合是必然趋势,并将更加优化治疗途径,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章发表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第11卷第7期年7月。
工作时间及地点:广西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医院)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白殿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