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
聚焦民生事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相亲招聘.房产拼车
商务合作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文图:汤霜娇因为5岁小女的这次养蚕体验,回忆像开了闸的洪水,那些闪落的片段像一个缤纷的万花筒,那个时候的单纯与苦涩,那份算不上幸福和温暖,真正直击我的灵魂深处。1我的故乡,江南鱼米之乡,气候分明,村庄依伴着一条河,每次逢墟都要喊那“老驼背”撑船过河,那时只有木船,只能用竹篙用力撑到对面去,一艘船可以容纳二十几人,如果站满了,就只能等下一趟了,几个要好的邻居都喜欢结伴而行,所以船来了会蜂拥而上,好不热闹。清晨,伯伯们挑着扁担系上两个大大的蛇皮袋,去河对岸摘桑叶,采摘桑叶也是要讲究时机的,太阳刚升起,桑叶上的露珠被太阳晒干蒸发后,这个时候的桑叶是最好的,采摘要选取色泽黄中带绿,没有害虫,不老不嫩的为最佳,水嫩的水分太多,蚕宝宝吃了会拉肚子,桑叶太老不爱吃,蚕非常能吃,一天就能干掉一大袋叶子,短短几天的时间身体就可以数倍生长。这都是坐船时耐心的伯母讲给我听的,而我也挑着一对簸箕去河对岸的农田上割新鲜的嫩草,为的是爷爷养的那头母牛即将生产需要喂食,奶奶说给我们煮一次八宝粥,连续割了一个月的草,一次八宝粥也没吃到。母牛顺利的生了一头胖胖的小牛。小小的身体藏着大大的能量,不怕吃苦,勤劳勇敢。那会应该是暑假,不然怎得有空,上学也得坐船,小学四年级的我带着三年级的弟弟开始住宿生涯,一周回家一次,周日带足两升米,一饭盒腌好的萝卜炒肉,或者是黄豆炒肉,口袋里一块零花钱,然后去学校混日子了,放学没啥玩的,跟我弟摆起了“地摊”——弹珠,每次都可以卖好几毛钱,这可是我们的意外收入,开心的很。学习成绩也不好,常常被数学老师拧肿了眼皮,挨了打,我弟弟就笑我:又被打了吧。哎,实在是羞愧难当,学校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很多,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所有的女生都住一件破旧的宿舍,夏天的蚊子多如牛毛,咬得到处一个个苞,手脚生疥疮;冬天的水结冰了,破冰继续洗脸,那个时候是吃过苦的,好像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小小的心脏流淌着热烈的血液,在困境中锻炼了坚毅的性格。周五回家是最开心的了,穿过有狗吠的几户人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准备喊救命逃跑,顺着那条蜿蜒曲折的泥泞小路,从高桥走到河边的大树底下,洪水过后,满是泥沙,提起鞋子,卷起裤腿,打着赤脚,享受泥沙带给我的温柔和细腻,那是一种从脚底袭上心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2
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我,每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的路上,那个泥沙就像流淌在我的脚下,给我慰藉,心生怀念。那种单纯的美好。躺在床上,想到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小刀橡皮的满足感,那种油然而生的幸福知足。
如今多少人欲望大于能力,时代的变迁一味的求快,想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你想慢下来,却被推着走,几乎整个学生时代是没有人情世故经验的,只能以赤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朋友,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一辈子财富,但善良也是要看人的,遇到阴暗面还是会被所谓的“格局”啪啪打脸。一切从零开始,三十岁的身体依然无所畏惧,遇到事不逃离,不躲避,欣然面对,全然接受此刻正在经历的好与坏。小学阶段的回忆有点苦,也确实是苦涩的,是饥肠咕咕的,是挨打受骂的,也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它久到从你出生那刻开始,但永远只能密封在过去的透明的玻璃罐中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岁月的风吹过我的心房,岁月已远,记忆永恒。红尘炼心,不分地方。苦涩的过往并没有摧毁我的意志,相反,一种与命运抗争的桀骜不驯的心因为种种经历扎下了根,深埋在心底,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强的?从认为自己可以凭意志力对抗诱惑,转而开始思考方法来降低对抗诱惑的系统难度。从认为自己可以凭好记性记得,转而开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从认为自己绝对公正,转而开始理解正义的复杂性。从相信自己料事如神,转而开始不再认为“看不到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和“我不喜欢的就是错”。直到人学会敬畏为止,人采取各种手段获得“变强感”,实际获得的都是一种预谋已久的幻觉,它的真实性只是来自于一种迫不及待的精神毒瘾。是人皆弱。没人是所谓强大的。唯一相对强的,是对这一认识比别人更为深刻于是更深将一切建立在绝对弱者自觉之上的人,也就是那些花了很多的努力去学习和练习如何作为一个弱者生存的人。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绝对软弱,那不是怯懦,而是一种真正的刚勇。那才是真正强大的起点。3如今站在讲台的我,也经常反思工作的意义,我要教给他们什么?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你的认知水平还太低,现在努力学习就行了。当你知道学习重要时再努力就晚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改变命运”,这些都不是口号,而是经历世事后的总结。愿你长大时说:"幸亏我在学习的时侯没有什么时髦的逆反,而是拼命学习。“孩子无疑是最天真纯粹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像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有智慧、理性、意志、品格美感以及直觉等生命的能量。过分压制和照顾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谁能不敬畏生命呢。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授如何获得幸福,尊重孩子,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去认可真实的他,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立路径。但又谈何容易呢?尽管眼下非常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提高内省能力,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也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前者是包容,后者是活出自我,生活有时候也是需要诗情画意,总之岁月漫漫,然而值得等待。-关于作者-汤霜娇,永新石桥夏阳人,目前是一名厦门海沧初中数学教师掌上永新征稿提示:1、“掌上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