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其始原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麽,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陰陽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陽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陽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
人身的陽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陽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陽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陽偏西时,体表的陽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到了晚上,陽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陽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歧伯说:陰是藏精于内部断地扶持陽气的;陽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
如果陰不胜陽,陽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陽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陽不胜陰,陰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
所以圣人使陰陽平衡,没有一个偏强,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风邪侵犯人体,伤及陽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陰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
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疥疮等病症。
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
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大凡陰陽的关键,以陽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陽气致密,陰气就能固守于内。陰陽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所以陽气亢盛,不能固密,陰气就会竭绝。
陰气和平,陽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陰陽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