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龙骨
龙骨Lónggǔ
甘、涩,平。
心、肝、肾经。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3.滑脱诸证;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龙骨故事
清代末年,洹河南岸一个名叫小屯的村里,有一个农民叫李成,给人剃头,因天干地燥,李成身上生了许多疥疮,又疼有痒,用手一抓,更是苦痛难当。他放下剃头担子,坐在地头自己摆弄起来,反正也没钱医治。无意中,他捡起人们随手扔掉的白片片,用力捏碎,竟然成了白面面。李成把白面面撒到自己身上生疮的地方,想用它来止止痒,白面面一撒到疮面上,很快就被脓血吸收了。说来也奇怪,身上的疥疮竟然好了。这下李成高兴了,他把乡亲们扔掉的白片片收集起来,跑到几里以外的城里去卖。他告诉中药店的掌柜的,这东西是药材,能治疗疥疮和外伤。开始药店掌柜的不相信,后来,他对着药书,终于弄明白了,这就是中药里的龙骨。
龙骨详解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骨骼的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贮于干燥处。生用或煅用。为重镇安神的常用药。
煎服,15~30g,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1.与石菖蒲、远志等安神益智药同用,适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如孔圣枕中丹;与酸枣仁、柏子仁、琥珀等安神药同用;2.与牛黄、胆南星、羚羊角等清热化痰、息风止痉药同用,适用于痰热内盛,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3.与代赭石、牡蛎、白芍等同用,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如镇肝熄风汤;4.与芡实、沙苑子、牡蛎等固精止遗药同用,适用于肾虚遗精、滑精,如金锁固精丸;5.与桑螵蛸、龟甲等同用,适用于心肾两虚,小便频数,遗尿者,如桑螵蛸散;6.与黄芪、海螵蛸、五倍子等同用,适用于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如固冲汤;7.与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等同用,适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8.与牡蛎、人参、附子等同用,可回阳救逆,适用于大汗不止,脉微欲绝的亡阳证;9.与牡蛎同用,研粉外敷,适用于湿疮流水,痒疹;10.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掺敷患处,适用于疮疡溃久不敛。1.金锁固精丸2.桑螵蛸散3.固冲汤4.镇肝熄风汤5.孔圣枕中丹龙骨甘平心肾肝,
固精涩肠镇惊痫,
心悸失眠头眩晕,
遗精崩带自盗汗。
1.龙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骨:取净龙骨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1.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经。具有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能。龙骨镇惊潜阳作用较强,用于怔仲多梦,惊痫,头目眩晕。
2.煅龙骨:能增强收敛固涩、生肌的功效,用于盗汗,自汗,遗精,带下,崩漏,白带,久泻久痢,疮口不敛。
龙齿: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牙齿化石,性味甘、涩,凉;归心、肝经。功能镇惊安神,主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煎服,15~30g,先煎。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