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读书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你的人

先改变自己看事情的态度,

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有位作家曾说过:

“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而这个反应,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

生活永远都是现场直播,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影响着生活的温度,也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1

遇急事,要“稳”

看过一句话:“人这一生,不在静心中求稳,就会在浮躁中跌倒。”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突发状况,遇事越是着急,头脑就会越混乱,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

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稳与冷静里。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对她的一句“不要紧”印象深刻。

家里门轴坏了,关不上门,她笑着说:“不要紧”。

钱钟书头上长了个疥疮,心情烦躁,她安慰道:“不要紧。”

丈夫每每遇到郁闷的事情,她也会温柔地劝道:“不要紧。”

就算后来被分去干体力活、扫厕所,她依然觉得“不要紧”。

简单的“不要紧”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先生“静心求稳”的处世哲学。

生活就像一场拳赛,越是心浮气躁,越容易自乱阵脚,失去对对手的理性判断。

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才能见招拆招,笑到最后。

心浮气躁的人,难成大事;真正的强者,大都平静如水。

急事当前,沉得住气,稳得下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2

遇难事,要“变”

周国平曾说过:“生活原本就是有缺憾的,人生需要妥协。

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这世上没人能一路顺风顺水,生活中多的是不尽如人意的事。

总爱钻牛角尖,只会陷入死结,一味较劲,只会给自己添堵。

有时困住我们的并非困难本身,而是不知变通的心态。

学会拐弯,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人要知前进,更要懂拐弯,不断调整自己的步子,来慢慢适应脚下的路。

很喜欢一句话:“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试着跟生活和解,你会发现,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的弯。

前方疾风骤雨时,调个头,就是另一片晴天。

3

遇烂事,要“离”

对任何糟糕的人和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常常不是掉头就走。

而是浪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动气,以致理智完全被淹没。

“许多伤害本是一次性的,正因你的允许,它才像把锯子不断在你心上拉扯。

而紧紧握着那把锯子不放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别为无可挽回的烂事纠缠。

学会及时抽身,才能避免更大的麻烦与伤害。

对已经发生的坏事,看开点,对没法改变的破事,看淡点。

人生苦短,不纠缠烂事,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睿智。

4

遇烦事,要“放”

人生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个边走边放的过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挠痒定律”:开始不觉得哪里痒,突然挠了一下,反而越来越痒。

其实烦恼也是这样,如果总去想它们,只会越想越烦,越想越糟。

把它们放到一边,不去理会,才能活出坦然,过得自由。

人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麻烦事。

我们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遇到急事,应当戒骄戒躁,沉稳应对;

遇到难事,需要及时转弯,灵活变通;

遇到烂事,不妨挥挥衣袖,继续上路;

遇到烦事,不如放下不快,放宽心态。

先改变自己看事情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保持比生活高一点的心态,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美的风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yz/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