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肥乡,有个一家6口英勇抗日的故事。故事很有看头儿,却是鲜为人知,因为年8月,故事的主人公所在的村子,和他们所战斗过的地方,多被划到了广平县,也就把这个故事带到了别处。如果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来说是我们肥乡,一点也不为过。不过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抗日有功,皆应留下英名。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冀南的肥乡、广平一带,广大抗日军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出现了许多“英雄家族”、“英烈家族”。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广为传颂。当时的肥乡县南刘村(年8月划归广平)苗氏家族,就是在肥乡、广平一带,威名远扬,让敌人闻之丧胆的“英雄家族”。母亲苗李氏,儿子苗之义(曾用名苗芝华,老花的)、苗改成、苗九成(也叫刘九成,解放后改名苗志洲),女儿苗秀珍,女婿阎慈航(又名阎普),一家六口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坚贞不屈的英雄母亲
英雄母亲名叫苗李氏,年出生于肥乡县北吴村(现属广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年轻时就嫁到了肥乡县南刘村,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丈夫中年病逝,她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养育着几个孩子。
当时生活极度贫困,三餐无继,温暖不保。她忍痛含泪把小儿子苗九成送给肥乡县韩旺村(现属广平县)一户刘姓人家,故改名刘九成。苗母一生勤劳俭朴,贤慧善良,坚强果断,和睦乡邻。她深明大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她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从评书、戏剧中听到、看到的古代英雄人物故事,如岳飞抗金报国、杨家将抗辽守边、老包铡陈世美等,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在东三省和华北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她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国耻,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在她的教育、鼓励下,他的三个儿子(包括已经被人抱养的小儿子)和女儿、女婿都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成了当时有名的“英雄家族”。她的儿子、女儿、女婿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为抗日救亡事业做出了贡献。正因为此,日伪对“苗氏家族”恨得要命,怕得要死。他们到处张贴布告,重金悬赏捉拿苗之义。
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盘踞在肥乡城的日伪军出动了多人,包围了南刘村,闯进了苗家,妄想抓捕苗氏全家人,但他们只抓到了苗母。伪军警备大队大队长程二锅子假惺惺地问苗母:“老太太,我知道你的儿子都很优秀,想请他们到县城做官,你也可以跟着他们进城享福啊。”苗母知道他的意思,说道:“我孩子都大了,他们想干啥我管不了,他们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老婆子是个穷命,享不了城里的福。”程二锅子见软的不行,就恶狠狠地说:“我们知道你的几个孩子都是八路,快说他们藏在哪里?”苗母瞪了他一眼,说道:“不管他们是八路九路,我知道他们干的都是正经事儿。”在场伪军听了恼羞成怒,吼叫着把她打倒在地。其中一个姓杨的翻译官(该人在日本投降后,被我抗日政府枪决)用刀砍断了一颗小枣树,简单修理后,用它打苗母。他一边打一边问:“快说他们在什么地方,不然就打死你。”苗母疼痛不已,不停地在地上打滚儿,但她始终咬紧牙关,忍住剧疼,就是不说孩子们的藏身地点。这时,程二锅子和杨翻译官商议了一下,换了一种口气问:“老太婆,你不说你的孩子就算了,你只要说出你们村其他抗日干部的名字,我们就饶了你的孩子,也饶了你的一条老命!”苗母忍着剧痛,断断续续地说:“我啥也……不知道……。就是知道……我也不说。”敌人气得暴跳如雷,他们轮换着抽打苗母。她的腿被打断了,胳膊被打烂了,肋骨被打折了,头被打得鲜血直流,抽打她的枣树棍子也断成两截。很快她就昏死过去,敌人以为她被打死了,就放火烧了她家的全部房子,气呼呼地走了。
日伪军走后,乡亲们把奄奄一息的苗母救起,秘密地为她医伤治病,但因为伤残太重,她的腿落下了终身残疾。苗母的英勇坚强,赢得了肥乡、广平一带广大抗日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肥乡县抗日政府的领导、英雄模范团团长崔志国等抗日干部,纷纷赶来看望慰问这位坚强的母亲。他们非常钦佩她的气节和人品,由衷地称赞她为“革命母亲”。
为防止日伪军对她的再次惨害,防止日伪抓走她做人质,肥乡县抗日政府将苗母秘密转移到陈固村阎慈航家中。一直到日本投降后,广平县抗日政府(年8月,原属肥乡县的南刘村等24个行政村划归广平县)在苗家原址上为她修建了房屋,她和家人才得以返回自己家中。苗母被肥乡、广平人民政府尊称为“革命母亲”,并颁发荣誉证书。让她享受了政府的补助待遇,过着较为幸福的生活,直到年,96岁高龄的她,走完了光辉灿烂的一生。
二、威震敌胆的苗氏四杰
在抗战时期的肥乡、广平一带,传颂着一个“苗氏四杰智勇杀敌”的故事。这苗氏四杰就是苗氏三兄弟:苗之义、苗改成、苗九成,还有一位女英雄苗秀珍。大哥苗之义,年出生,自幼做买卖,当过抗日军人,做为家里的老大,他经常做一些小买卖贴补家用,深受母亲的喜爱和弟弟妹妹的推崇。他性格耿直,嫉恶如仇,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在乡邻中威望极高。年苗之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曾护送曹海波从肥乡东漳堡出发,到其二区开展工作。年,抗战爆发后,他在本村组织了游击队,任游击队队长。年,南刘村建立了党支部,薛好志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9月份,因被敌人发现,暴露目标,薛好志调走,朱连廷接任党支部书记,苗之义任支部委员、武委会主任兼村自卫队队长。在党的领导下,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苗之义把他亲兄弟苗改成也拉进了村自卫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他又动员那已经抱养给别人的三弟苗九成(刘九成)也加入了肥乡县抗日大队当侦察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兄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齐心协力,英勇杀敌,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当时,苗氏三兄弟威震肥乡、广平两县,周边的日伪军,特别是那些汉奸特务,听到他们的名字就心惊肉跳。
为了安全起见,苗之义在和党组织联系时改叫苗之华,主要负责抗日政府县大队情报联络。接到情报后,他就在第一时间,风雨无阻地将情报送给广平县抗日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郭献瑞(郭献瑞,解放后曾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北京市副市长,年12月28日去世,骨灰存放在八宝山)。当时郭献瑞秘密住在南张村爱国人士堡垒户冯振图家中,南张村离南刘村7.5公里。南刘村当时是肥乡二区的抗日中心村,虽属肥乡县管辖,但地理位置离广平县较近,肥乡县二区和广平县的二区毗邻,抗日干部和人员也很熟悉。苗之义的许多抗日活动是在肥乡、广平的党组织的共同领导之下进行的,他们的活动区域也在肥乡、广平之间。苗之义领导的游击队神出鬼没,机智灵活,他们在集市上发传单、贴标语、扩大革命影响,组织民兵和群众破坏敌人的公路,割掉电话线,锯断电线杆;还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敌人的情报,把搜集到的情报及时报告给上级,使日伪军不时受到重创;他们还经常配合县大队和正规军袭击敌人,消灭敌人。
年,苗之义任南刘村民兵连连长,到年,邯郸三分区和肥乡县抗日县政府成立了“英雄模范团”,苗之义任模范团模范班班长。苗之义领导的模范班,机智勇敢,时而进入肥乡、广平县城骚扰敌人,时而进入炮楼袭扰敌人,时而翻墙入室抓捕汉奸特务,时而埋伏在路沟、林间,坟场伏击敌人,搞得敌人晕头转向,心惊胆颤,不知所措。
苗之义的三兄弟刘九成(即苗九成),年9月出生,9岁时因家里贫困被别人抱养。抗战爆发后,在苗之义的动员下,他积极参加了抗日组织,先是在肥乡县大队当侦察员,从年开始,一直在冀南三分区情报处(敌工站)工作,他被派往广平县情报分站当侦察员后,机智勇敢,善于应酬,经常打入敌人内部,利用各种关系,为我党我军搜集到大量重要情报,保护了大批抗日干部,营救了许多抗日人士,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下面这几个“苗氏兄弟齐心抗战”的故事,至今读来还惊心动魄,不由让人对他们的大智大勇赞叹万分,钦佩不已。
——决不让敌人把炮楼修在我家门口。年春,日伪军准备在南阳堡村修建炮楼,妄想以此来控制包括南刘村在内的周围十几个村庄。苗之义得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报告给在广平县南张村居住的广平县抗日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郭献瑞(当时,广平县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府干部在县城东北部的南张村、李庄一带,离南刘村比较近,南刘村虽属肥乡管辖,抗日工作也在广平县抗日政府的领导之下)。南阳堡村(现属广平县)是一个有集市的大村,处于当时的肥乡县和广平县抗日根据地的前沿,敌人若在此处修建了炮楼,肯定会对我抗日根据地构成威胁,我方必须采取一切办法阻止。为此,郭献瑞和县大队副大队长谭子明主持召开会议(苗之义参加了该会议),商议对策。
按照会议安排,苗之义和自卫队员秘密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鼓动人们采取一切办法,抵制在南阳堡村修建炮楼。此后,日伪军白天修建炮楼,苗之义带着自卫队和民兵就在夜晚偷袭,把看护的伪军打跑。把用于修建炮楼的砖和木材偷走。一连好几天,天天都是这样,敌人急得团团转,气得哇哇叫。后来,敌人派驻了一个小队的伪军进行夜间看护,以保证炮楼的正常修建。几天过去,炮楼居然修建了一层多。看到这种情况,苗之义和民兵们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晚上,有我方安排下的人员向看护的伪军小队长报告说:“在村北的路上,过去了好多人,好像还挎着枪,老总可要小心啊!”。伪军小队长听后吓得脸色煞白,伪军们也个个提心吊胆。约半夜时分,忽听得“砰砰啪啪”一阵枪响,还有许多人的喊杀之声。听到枪声、喊声,看护的伪军早吓得魂不附体,个个如惊弓之鸟,没命地向县城逃窜。其实,这“枪声”是苗之义带领的自卫队员和民兵在铁桶中燃放的鞭炮声,喊杀声也是苗之义和民兵们虚张声势。敌伪逃跑后,苗之义和民兵们很快就将已修建好的半截炮楼推到了,又将砖和木料运走了。由于苗之义和民兵的袭扰破坏,日伪军在南阳堡修建炮楼的计划终于落空。这对肥乡、广平的抗日根据地非常有利。为此,苗之义和他的自卫队员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决不被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动心。由于苗氏兄弟机智勇敢,使日伪连连遭受打击,他们又惊又怕,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利益诱降。肥乡县城的伪警备大队长程二锅子和杨翻译官密谋后,找到了一个苗之义的同村老乡,让他去劝降苗氏兄弟。这天,那个人找到苗之义,对他说:“你兄弟三个跟着八路干,太受罪了,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现在是日本人的天下,不如跟着程大队长干吧”。苗之义看了他一眼,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当日本人的走狗!”那人忙说:“程大队长说了,只要你过去,你要多少地给你多少地,要多少钱给你多少钱,还让你当肥乡警备大队副大队长”。苗之义瞪了他一眼,鄙夷地说:“给多少地、多少钱,也不能当辱没祖宗的汉奸,就是被杀头,也要做一个中国鬼!”那人看着苗之义坚定的神态,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用,就灰溜溜地走了。
日伪军得知后恼羞成怒,悬赏重金收买苗之义的人头,在达不到目的后,他们竟灭绝人性地打起了63岁苗母的主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他们突袭了南刘村苗家,抓到了苗母。他们对苗母威逼利诱,遭到苗母严词拒绝后,竟惨无人道地将苗母毒打至昏死(他们以为死了),还放火烧了苗家的全部房屋。
——决不让汉奸恶霸继续作恶。抗战时期,肥乡、广平一带的汉奸特务非常嚣张。他们破坏我抗日组织,杀害我抗日干部,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苗氏兄弟和自卫队员组成了锄奸队,开展了锄奸反特斗争,不断将那些罪恶重、民愤大的汉奸特务除掉。肥乡二区(现属广平县)的“庞拐的”,多次给日伪军报信,还带领日伪军袭击我抗日干部,残害我抗日军民,在村里欺男霸女,横行霸道,民愤极大。按照县抗日政府安排,把抓捕铲除“庞拐的”的任务交给苗之义等人。接受任务后,苗之义带领锄奸小组,开始了秘密行动,他们通过各种关系,秘密调查“庞拐的”的行踪。“庞拐的”非常狡猾,常常是居无定所。经过几天努力,苗之义他们很快就掌握了他的行踪。
一天晚上,苗之义带领锄奸小组,悄悄地翻墙进入了“庞拐的”住宿的一个寡妇的院子里。他们猛地一脚把门踹开,还没等“庞拐的”反应过来,就被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平时凶狠蛮横的“庞拐的”,这时却浑身发抖,一个劲地求饶:“八路爷饶命,你们放了我,我给你们钱,我有好多银圆。”苗之义看着狼狈不堪的“庞拐的”,冷笑着说:“你认贼作父,横行乡里,残害抗日干部群众,罪大恶极。我们是奉抗日政府之命,为民除害!”第二天,正好是南阳堡大集,他们把“庞拐的”押到大集上,当众枪决了他,并张贴了抗日政府的布告。这件事对日伪打击很大,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年,冀南三分区司令部情报处和肥乡县抗日政府决定除掉对我危害极大的日本“黑团”团长郝从周。他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冀南军区邯郸三分区情报处广平情报站侦察员刘九成(即苗九成)等人。郝从周是个心狠手辣、极其凶残的铁杆汉奸,他经常带着“黑团”日伪军,袭击我抗日根据地,杀害我抗日干部和群众。他霸占了多名农村妇女,杀死了多名无辜群众,且手段残忍,没有人性。广大抗日军民对他恨得咬牙切齿。郝从周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想处死他的人数不胜数。因此,他平时万分小心,警惕性很高。白天总带着他的卫队前呼后拥,晚上一般不出门,只住宿在据点里或县城团部。刘九成接任务后,同哥哥苗之义商量完成任务的办法。商定先由刘九成利用各种关系,了解郝从周的活动规律,掌握郝从周的生活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底的一天,刘九成从一个伪军小队长嘴里得知郝从周参加了旧店村一个地主举办的酒宴,且只带了两个随从。刘九成赶紧和苗之义商定,趁此机会除掉郝从周。他们带领几名锄奸队员,化妆成老百姓,秘密地潜伏在旧店村外郝从周回去路上路边的一个坟场里。大约在下午三点多钟,酒足饭饱的郝从周和两个随从,骑着自行车不快不慢地走了过来,当走到刘九成他们埋伏的坟场时,几名锄奸队员突然跳了出来。郝从周和随从被惊得车翻人倒,还没来得及掏出挎在身上的盒子枪,就被刘九成他们“砰砰砰”一阵乱枪打死。除掉了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奸郝从周,广大抗日军民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刘九成、苗之义和几个锄奸队员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荣获“除奸英雄”称号。刘九成、苗之义荣记三等功。
苗氏兄弟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邯郸三分区、肥乡县(包括广平县)抗日政府、县大队、模范团和二区政府多次表彰了苗氏兄弟的英勇壮举。三兄弟中的老二苗改成,因抗日工作奔波忙碌,身体过度劳累,于年英年早逝。老大苗之义,由于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贡献,于年6月17日获得广平县第一届抗日模范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八一纪念章,颁发抗属证。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广平县委的领导下,苗之义仍然积极为党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苗之义由于长期从事极其艰苦的抗日活动,经常居住在墓场和堡垒户的地道中,导致身患疥疮。解放后虽经治疗,但未能痊愈,于年病逝,享年60岁。老三刘九成(解放后改名苗志洲),抗战胜利后,又回归部队。曾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年10月在大别山李集战斗中负伤,三等乙级残废,荣获三等功),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重庆战役、剿匪战役,曾任连指导员、连长等职。获得了甲级三等残废军人证书、八一解放勋章,还获得了大别山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年转业到川南伐木公司宜宾办事处任主任。年至年任西南区森林管理局董家溪森林厂厂长。年离休,年10月因病在宜宾去世,享年82岁。
三、共同抗日的模范伉丽
“苗氏四杰”中还有一杰,她就是苗之义和苗改成的妹妹、苗九成的姐姐苗秀珍。苗秀珍自幼受母亲的熏陶,养成了一种独立、刚毅的性格。她不仅熟于女工,而且还胆大心细,勇于抗日,处变不惊,随机应变,堪称巾帼英雄。她同肥乡县陈固村(现属广平县)的阎慈航(又名阎普)结婚后不久,即赶上抗战爆发。在母亲的支持下,在哥哥们的影响下,夫妻二人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成为了一对志同道合、人人敬佩的模范革命夫妻。
苗秀珍年至年任南刘村妇救会主任,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陈固村第一任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由于她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她的丈夫阎慈航,年入党,曾任中共肥乡县委秘书、区长、肥乡县政府财粮科科长。他担任区长时,管理的50个行政村,不仅都建立了党支部,而且还建立了农会、穷人会等组织。他组织各村建立模范班,多次协助县大队、县模范团袭击敌人。他的突出表现,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阎慈航、苗秀珍这对革命伉丽,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在当时肥乡、广平一带,传颂着一段苗秀珍智救殷耀中的故事。
殷耀中,是新中国开国将军甘思和的妻子,年时在肥乡县工作,任肥乡县抗日救国会主任。日伪占领肥乡县城后,县抗日政府的一些干部转移到离县城较远的二区一带,殷耀中住进了抗日模范户苗秀珍家中。在这段时间,苗秀珍从殷耀中那里知道了很多革命道理,学会了许多革命工作方法,两人亲如姐妹,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有一次,敌人接到密报,说陈固村藏有县、区抗日干部。当时,村里确实有几个抗日干部,但他们在敌人到来前,就机智地转移了。由于殷耀中正患感冒,发着烧,在炕上躺着,没来得及转移,被突然而至的几个伪军堵在了屋里。这时,一个伪军小头目指着躺在炕上的殷耀中,问被叫来一同搜查的伪村长:“她是谁?是你们村里的吗?”不等村长说话,苗秀珍就抢着回答:“这是俺娘家妹妹,是来找咱村陈二先生看病的。”伪军小头目走进炕边,狐疑地看着殷耀中。苗秀珍急忙装着关心他的样子说:“老总,离她远点吧。她正害疟疾,会传染人的。唉!俺这妹妹命苦,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得了这种病,恐怕命也难保啊!”说着眼圈一红,竟落下几滴眼泪。伪军小头目一听是“疟疾”,吓得赶紧后退了几步,看见殷耀中脸颊绯红,一幅病态。他让身边的一个伪军上前摸摸殷耀中的额头,那伪军感觉挺烫手的,就向他点点头,几个伪军急忙退了出去。苗秀珍临危不乱、急中生智的行为,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年12月,中共广平县委、县抗日政府(年8月,南刘村、陈固等村划归广平县)召开英模大会,苗秀珍因为事迹突出,被评为“抗日英模”,并颁发证书和纪念章。
年初,阎慈航夫妻奉命北上,调到北京工作。建国后,甘思和将军把阎慈航、苗秀珍夫妇接到炮兵司令部叙说当年的革命友谊。阎慈航因脑溢血于年去世,享年60岁。苗秀珍因病于年去世,享年91岁。
多年来省地报刊媒体对苗家“两代英烈,一门志士”的事迹多有报道,仅最近两年就有:年9月1日,《邯郸日报》登载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采写了《抗日英雄苗芝义:斗智斗勇显神威》;年7月17日,《邯郸日报》第二版“峥嵘岁月”专栏刊登了《抗日英雄夫妻》;年6月18日,《邯郸日报》第二版“峥嵘岁月”专栏刊登了《抗日英雄苗之义》;年8月4日,《中原商报》刊登了苗之义英雄事迹;年11月22日,《邯郸晚报》要闻版“邯郸红色印迹”专栏刊登《广平县的抗日英勇家族》。
这正是:
壮举已过五十冬,世人何曾忘英名。
抗击倭寇不惧死,骏马长枪尽驰骋。
母亲年迈明大义,兄妹四杰俱从戎。
笑看神州处处春,常有鲜花祭英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