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翅芽)。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之所以进行蜕皮,是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的生长而长大,所以进行蜕皮。另有同名网络小说《不完全变态》。有一点变态但是还没有完全变态。
?此类昆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或稚虫)、成
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蚱蜢、椿象、蜻蜓、蟋蟀、蝼蛄、蝉等。与完全变态类昆虫不同,这类昆虫没有明显的幼虫期、蛹期。幼虫形态、生活习性都与成虫类似,称做“不完全变态”。由于此时的昆虫还不会飞,一些害虫的若虫期是消灭它们的最好时期。
昆虫的变态方式与虫卵孵化的早晚有关,而卵孵化早晚又与卵内的营养物质相关。一般来讲,卵内营养丰富,胚胎生长时间较长,孵出的幼虫与成虫区别不大,通过不完全变态就可变为成虫;反之,卵则孵化较早,幼虫须经完全变态才能成为成虫。
过程分类
这一类昆虫根据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的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渐变态、半变态和过渐变态等类型。
渐变态
渐变态的幼体(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相似,明显区别是,成虫有翅和外生殖器,如蝗虫、螳螂等;
半变态
半变态的幼体(稚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不同,幼体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幼体称水虿);
原变态
原变态的幼体为稚虫或若虫,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当幼虫变为成虫后,仍需再蜕皮1次,蜕皮前的成虫,又称为“亚成虫”,如蜉蝣。
举例
蝗虫就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初孵的第一龄幼虫翅膀很小,仅具一个翅芽,以后每蜕皮一次翅芽长大一些,幼虫经过5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到第5龄幼虫翅膀已大约有腹部的一半长度,成虫则翅膀比腹部更稍长一些。蝗虫幼虫经5次蜕皮发育成熟,成虫以前的幼虫阶段为6龄幼虫。
昆虫变态的一个类型。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无蛹期。生活在水中的幼虫称稚虫,生活在陆地的幼虫称若虫。如蝗虫、蜻蜓等。
??????: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为A、卵→若虫→蛹→成虫B、卵→幼虫→若虫→蛹→成虫C、卵→若虫→成虫D、卵→幼虫→蛹→成
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为A、卵→若虫→蛹→成虫B、卵→幼虫→若虫→蛹→成虫C
??:参考答案:D
蚊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
1、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
2、过敏体质,或是对蚊子体内的毒液特别敏感,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引发皮肤瘙痒或水疱等。
3、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很多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
??:蝇类主要的传病方式为
A.机械性传播
B.发育繁殖式
C.经卵传递式
D.繁殖式
??:机械性传播
疥螨
疥螨(jieman)属真螨目,疥螨科(Sarcoptidae),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只要人一碰到它,它就会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scabies)。寄生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Sarcoptesscabiei)
生物形态
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
??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
8张
疥螨
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雄螨的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两者的肛门都位于躯体后缘正中。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
卵呈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壳薄,大小约80×μm,产出后经3~5天孵化为幼虫。幼虫足3对,2对在体前部,1对近体后端。幼虫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凿隧道,经3~4天蜕皮为前若虫。若虫似成虫,有足4对,前若虫生殖器尚未显现,约经2天后蜕皮成后若虫。雌性后若虫产卵孔尚未发育完全,但阴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后若虫再经3~4天蜕皮而为成虫。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时8~17天。
疥螨交配一般是晚间在人体皮肤表面进行,由雄性成虫和雌性后若虫完成。雄虫大多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后若虫在交配后20~30分钟内钻入宿主皮内,蜕皮为雌虫,2~3天后即在隧道内产卵。每日可产2~4个卵,一生共可产卵40~50个,雌螨寿命约5~6周。
生活环境
寄生部位: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房下等处;但儿童则全身皮肤均可被侵犯。
疥螨
活动与挖掘隧道:疥螨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的深处,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并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渐形成一条与皮肤平行的蜿蜒隧道。隧道最长可达10~15mm。以雌螨所挖的隧道最长,每隔一段距离有小纵向通道通至表皮。雄螨与后若虫亦可单独挖掘,但极短,前若虫与幼虫则不能挖掘隧道,只生活在雌螨所挖的隧道中。雌螨每天能挖0.5~5mm,一般不深入到角质层的下面。交配受精后的雌螨,最为活跃,每分钟可爬行2.5cm,此时也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期。
温湿度的影响:雌性成虫离开宿主后的活动,寿命及感染人的能力与所处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15~31℃,有效扩散时限为1~6.95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
疥虫传播
疥螨
疥虫(scabieticmite)侵犯人体皮肤,引起剧痒,造成丘疹(papule)、脓疱(pustule)、结节(nodule)、斑块(plaque)或水疱(vesicleorbulla)等皮肤病灶,此皮肤疾病即为人所熟知的疥疮(scabies)。疥疮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在希腊、埃及、罗马、中世纪欧洲就有类似的描述;文献上有详细记载是在十七世纪左右,由意大利医师与药剂师所报告。疥疮大多为流行性的案例,少数为偶发性的感染,较常发生在较为拥挤的环境如:学校、精神医疗机构、安养院、监狱、军队、战争、饥荒、免疫不全的患者,或部分饲养宠物的饲主身上。冬天较夏天有较多的疥疮案例发生,主要因为冬天人们彼此有较多较频繁的接触。疥疮常见的原因在於诊断困难、治疗不完全与环境控制措施不适当。
疥虫的传播和感染,与卫生状况有关,经由与患者亲密接触或性行为而感染疥虫,受感染的衣服和被褥(fomites),也可能传播疥虫,但此途径并不常见。在室温下,疥虫离开人体皮肤尚可存活2~4天,在矿物油(mineraloil)中可存活7天之久,在50℃的环境中10分钟即死亡,卵在室温下约可存活10天。湿度高及低温之环境,有助于疥虫之存活。
生物危害
体躯不分节,体表具皮纹。足短小而有套叠的哺乳动物皮内寄生螨。本科螨类通称疥螨。是一类永久性的皮内寄生虫,可引起顽固的皮肤病疥疮。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是疥螨属的疥螨,世界性分布。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哺乳动物,如牛、马、骆驼、羊、犬和兔等的体上。
疥虫
疥螨的致病作用是由于挖掘隧道引起皮损所致,而其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死虫体又引起过敏反应,使人发生奇痒。疥螨夜间大肆活动,常造成失眠而影响健康。在引起皮损的初期,仅限于隧道入口处发生针头大小的微红小疱疹,但经患者搔破,可引起血痂和继发感染。产生脓泡、毛囊炎或疖病,严重时可出现局部淋巴结炎,甚至产生蛋白尿或急性肾炎。
疥疮流行广泛,主要是通过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患者的衣物等间接
疥虫的隧道
传播。此外,动物的疥螨亦可传至人体,特别是患疥疮的家畜与人关系比较大。人体因痂螨属的猫痂螨偶然侵袭也会致病。
防治工作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避免与患者接触或使用患者的衣物。患者应及时治疗,其衣物需经常煮沸或用蒸气消毒处理。治疗常用药物有硫磺软膏、苯内酸苄酯擦剂等。对动物患疥也要采取防治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