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叶
马桑叶,中药名。为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nepalensisWall.的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西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损伤。
马桑叶图片马桑叶图片
马桑叶图片
马桑叶图片
马桑叶简介药材名:马桑叶
拼音:MǎSānɡYè
别名:马桑、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
来源:本品为马桑科植物马桑的叶。4-5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马桑落叶灌木,有时高达6m。枝条斜展,幼枝有棱或成四狭翅,无毛,常带紫色;老枝具圆形突起的皮孔。单叶对生;叶柄短,长1-3mm,通常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叶片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2.5-8cm,宽1.5-4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沿脉有细毛;基出3脉。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花单性同株;雄花序长1.5-2cm,先叶开放,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萼片及花瓣各5,雄蕊10,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cm,带紫色,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龙骨状,雄蕊较短,心皮5,分离,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浆果状瘦果,5个,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直径约6mm,外被肉质花瓣所包。花期3-4月,果期5-6月。
化学成分:马桑果实及寄生叶含马桑毒素(coriamyrtin),羟基马桑毒素(tutin),马桑亭(coriatin),种子含19.33%油脂,尚含鞣质(tannin),多糖(polysaccharide),蛋白质(protein)及树脂等。种子油含主要为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ydroxy-9,11-octadecadienoicacid)。
性味:味辛、苦,性寒,有毒。
归经:归心、肝、胃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本品有毒,小儿、孕妇、体弱者禁用。
马桑叶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损伤
马桑叶的作用
果实的毒性成分马桑内酯的化学与药理性质均与印防己毒素相近,其致痉作用比后者发生较快而持续时间较短,毒性也强于后者,故临床不用。对巴比妥类催眠药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在痉挛量以下(0.1-0.2mg/kg)静脉注射可引起兔、猫血压的持续上l。对脊髓猫不引起痉挛,亦不引起l压。对兔耳血管、兔离体心房、离体兔肠、子宫及脑组织呼吸皆无作用。
马桑叶的用法外用:捣敷、煎水洗、研末掺或调敷。--《中药大辞典》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马桑叶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肿疡马桑叶煎水洗。(《湖南药物志》)②治疥疮
马桑叶,地星秀等分为末,调油搽。(《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目赤痛
马桑叶。大血藤叶,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④治外痔
马桑叶适量,煨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头癣
马桑嫩叶一两,捣绒,加硫黄粉三钱,花椒粉一钱,用菜油适量调匀,搽患处。(《贵州草药》)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