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淇植处流转无恒middot飞蓬

  

  

流转无恒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卫风·伯兮》

幽幽怨怨,恳恳切切,是《诗经·卫风·伯兮》中女子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思妇借“飞蓬”言自己自丈夫远去后,头发散乱,憔悴难堪,那么飞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深入了解这种流转无恒的植物吧~

生物学特征

飞蓬,菊科飞蓬属植物。茎单生,叶片披针形,花期7-9月,花呈淡红紫色或白色,种子上有冠毛。基部叶较密集,花期常生存,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长柄,全缘或极少具1至数个小尖齿,具不明显的3脉,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无柄,顶端急尖,最上部和枝上的叶极小,线形,具1脉,全部叶两面被较密或疏开展的硬长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端排列成密而窄或少有疏而宽的圆锥花序,或有时头状花序较少数,伞房状排列。

实用价值

药用价值

据《长白山植物药志》记载,飞蓬的根、茎和叶均含鞣质,叶和花中含挥发油;其花和花序可治疗发热性疾病,,种子治疗血性腹泻,煎剂治胃炎、腹泻、皮疹、疥疮等。据《蒙植药志》记载飞蓬全草主治外感发热,泄泻,胃炎,皮疹,疥疮。

观赏价值

飞蓬易栽培,生命力强,花朵呈淡红紫色或白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可布置于花境、花坛或丛植篱旁、山石前,也可作切花;宜做海滨花园的材料。

浮生随处是飞蓬。

薄技徒劳真刻楮,

黄纸栖鸦梦已空。

绿樽浮蚁狂犹在,

题庵壁二首·其一

文学价值

  

  

“蓬”指的是蓬草,有“飞蓬”“孤蓬”“征蓬”等,由于蓬草在干枯后遇到狂风就会断根、随风飘落,而“飞蓬”指的是遇风飞旋的蓬草,在诗词中一般有着身不由己、随风飘零的象征意义。

  

  

卫风·伯兮(节选)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以飞蓬作比,表达女子自从丈夫出征之后任由头发凌乱的像飞蓬一般,憔悴无比,表达对丈夫深深的哀愁和思念。同时,女子对自身形象的忽视是对其他异性的拒绝,也是对丈夫忠贞的表露。而作为将士的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也能投射出其对国家的忠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征途疾奔如风卷蓬草翻飞,“归雁”指的是冬去春来回到北方的大雁,诗人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如同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远赴西北边塞的漫长征程和内心的飘零寂寞之感,两相对比之下,作者难以言说的心理感受早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感人肺腑。

安西馆中思长安

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言作者将从家乡吹来的东风视作万里而来的家书,直抒胸臆,表露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绝”和“孤”,“尽”和“穷”两对对举,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作者身处环境之阔远,进而反衬出作者一人地渺小,寂寥感和孤单感呼之欲出。“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将诗人的寂寥与思乡之情和“飞蓬”意象结合起来,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因漂泊不定而产生的无奈与苦涩。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

编辑/李佳燿

-THE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9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