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第一节皮肤性病

有谁知道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http://www.hldxc.com/bdfbybl/bdfbybl/2384.html
点击上方"蓝字"学习更多皮肤相关知识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是皮肤病和性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在皮肤科习惯上将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皮损)分为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症状

症状又称自觉症状,是指患者自己能感受到的不适或影响生活质量的感觉。局部症状主要包括瘙痒、疼痛、麻木、灼热及蚁走感等。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等。症状的轻重与原发病的性质、病变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

瘙痒

瘙痒(itch)是一种可诱发搔抓或摩擦的皮肤感觉,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症状。其可轻可重,可局部性、泛发性或全身性。常见于过敏性皮肤病,也可见于某些系统性疾病。

中医学对瘙痒的辩证分为风痒、热痒、湿痒、虫痒及血虚痒,临床表现各异。①风痒:痒无定处,流窜不定,遍身作痒。如瘙痒症、荨麻疹等;②热痒:皮疹色红、肿胀、焮热作痒,遇热加重,痒痛相间。如疖、丹毒等;③湿痒:浸淫成片、滋水淋漓、缠绵难愈。如急性湿疮;④虫淫:痒若虫行,部位不定,奇痒难忍,夜间尤甚,如疥疮;⑤血虚痒: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日轻夜重。如摄领疮、老年瘙痒症。

2.疼痛

疼痛(pain)系因疾病或创伤所致的感觉苦楚,为辨别伤害机体刺激强度的感觉。疼痛的性质各异,可为灼痛、刺痛、割痛、跳痛、剧痛、钝痛或电击般闪痛等。常见于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等。

中医学认为疼痛多由气血壅滞、阻塞不通所致,对疼痛的辩证如下:①寒痛:痛而畏冷,皮温不高,得热则减,如冻疮;②热痛:痛而灼热,皮色鲜红,得冷则减,如丹毒等化脓性皮肤病;③风痛:临床特点为痛处不定,发生急快,游走迅速;④虚痛:特点为痛势和缓,无胀闷感,喜温喜按;⑤实痛:其以痛势急剧,胀闷疼痛,拒按喜冷为特点。

3.灼热

灼热(burning)指皮肤表现出一种烫热的主观感觉,常见于急性皮肤病、性病。中医认为灼热多属热毒或火邪所致。

4.麻木

麻木(numbness)是指机体失去痛、触、冷、热等种种知觉的无感觉表现。多见于麻风。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5.蚁走感

蚁走感(formication)指皮肤内外有物爬行的感觉。多见于疥疮、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认为由虫淫为患或气血失和所致。

体征

体征又称他觉症状,是指可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到的客观临床表现。在皮肤性病的体征中,皮肤损害是最主要的体征,常简称为皮损。皮肤损害可分为原发损害和继发损害两大类。

原发损害

原发性皮损(primarylesions)是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包括斑疹、丘疹、斑块、结节、水疱与大疱、脓疱、风团及囊肿等。

①斑疹

斑疹(macule)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常分为红斑、出血斑和色素斑。

⑴红斑颜色潮红,压之褪色,分为炎症性(如丹毒、日晒伤)和非炎症性(如鲜红斑痣);中医认为,红斑多为血热所致;红斑色淡、稀疏则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

?图一为炎症性图二为非炎症性

⑵出血斑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小的称为瘀点,大的称为瘀斑;中医认为,其可因血分热盛,迫血外溢,积于皮下所致;或由脾不统血,溢于脉外;寒邪外来,气滞血凝而成。

?图一为瘀斑图二为瘀点

⑶色素斑分为一色素沉着斑:如黄褐斑、黑变病及雀斑等,多属气血不和、肾虚或肝郁气滞所致;二色素减退斑:见于白癜风、白色糠疹。中医认为其多属血虚气滞或气血不调所致。

?图一为色素沉着斑图二为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

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坚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可呈圆形、类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可扁平、圆形脐凹状或表面粗糙不平。中医认为丘疹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图一图二均为扁平疣(表面扁平)?图一图二均为传染性软疣(表面圆形脐凹状)?图一图二均为寻常疣(表面粗糙不平)

③斑块

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中医学病因与丘疹相同。

④水疱和大疱

水疱(vesicle)和大疱(bulla)为局限性、空腔、内含有液体、高起皮面的损害,直径小于1cm的为水疱,直径大于1cm的是大疱。多由湿热或热毒所致。

?图一为水疱图二为大疱

⑤脓疱

脓疱(pustule)为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多由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

⑥结节

结节(nodule)为一可触及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限局性,实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中医认为:色红伴疼痛者多为气滞血瘀;结节伴有瘙痒者多为风湿结聚。

⑦风团

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常伴有瘙痒,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中医认为,风团色红者为风热所致,色白者为风寒所致。

⑧囊肿

囊肿(cyst)是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粘稠物或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一般位于真皮中层或更深,外观半球形或卵圆形,触之有弹性感。中医辨证多属痰湿。

2.继发损害

继发损害(secondarylesions)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及苔藓样变等。

①糜烂

糜烂(erosion)为表皮或黏膜上皮的浅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多由水疱或脓疱破溃所致,愈后不留瘢痕。中医学认为糜烂多属湿热。

②溃疡

溃疡(ulcer)为皮肤或粘膜表面缺损,超过皮肤及黏膜深层,致使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表面常有浆液、脓液或血液等,其愈后留有瘢痕。中医辨证溃疡多为热盛肉腐而成。急性溃疡伴红肿热痛、脓液稠厚者为热毒所致;慢性溃疡脓液稀薄者由寒湿或气血亏虚引起。

③鳞屑

鳞屑(scale)是已经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表皮角质层细胞。鳞屑是多种多样的,可为糠秕状、云母状、大片状。中医认为鳞屑在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为血虚生风生燥,或肝肾不足、皮肤失痒所致。

④浸渍

浸渍(maceration)为皮肤皱折处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份致使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浸渍处表皮容易脱落或继发感染。中医学认为浸渍多由湿邪所致。

⑤瘢痕

瘢痕(scar)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形成,瘢痕表面光滑无皮嵴、皮沟和皮肤附属器。中医认为瘢痕多由瘀血凝结不化或气血不和所致。

⑥裂隙

裂隙(fissure)也称皲裂,线条状深度超过真皮的裂隙或组织缺损。是由于皮肤干燥或慢性炎症,致使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加上外力的作用所形成。中医学认为皲裂与寒、燥或血虚风燥有关。

⑦萎缩

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化,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由表皮数目或真皮、皮下的结缔组织减少所致。通常分为表皮萎缩、真皮萎缩和皮下组织萎缩。中医认为萎缩为气血不运,肌肤失养所致。

⑧痂

痂(crust)为皮肤损害处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脱落的表皮碎屑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物质。中医认为浆痂多为湿热,脓痂多为毒热结聚,血痂为血热或血燥。

⑨抓痕

抓痕(excoriation)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损,若搔抓仅达到表皮或真皮浅层,其愈后不留瘢痕;当搔抓达真皮深层则愈后留瘢痕。中医认为抓痕多由风盛或内热所致。

⑩苔藓样变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为经常搔抓或不断摩擦致使角质层及棘细胞层增厚,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或树皮状。中医认为多由血虚风噪、肌肤失痒或气血瘀滞所致。

课后习题

1.下列损害中哪项不是原发性皮损?

A.风团B.疱疹C.痂D.结节E.斑疹

2.下列皮损中哪项不是继发性损害?

A.皲裂B.鳞屑C.糜烂D.苔藓样变E.结节

3.局部皮肤颜色发生变化,既不高突,也不凹陷,属哪种皮损?

A.丘疹B.糜烂C.斑疹D.抓痕E.风团

4.皮肤上出现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时起时消,自觉瘙痒,属哪种皮损?

A.斑疹B.疱疹C.丘疹D.皲裂E.风团

5.因搔抓在皮肤上出现的线性损害,属于哪种皮损?

A.抓痕B.鳞屑C.结痂D.皲裂E.色素沉着

6.下列哪项为引起脓疱的病因?

A.气血不足B.风热C.血热D.血瘀E.热毒炽盛

7.下列哪项为引起裂隙的病因(多选)?

A.寒盛B.热盛C.湿盛D.血虚风燥E.血瘀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手机上看不见我」

1.C2.E3.C4.E5.A6.E7.AD

责编|王建锋

编辑|方莹莹

声明|文章内容源自新世纪第三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者相关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