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嫂,像母亲一样抚养我

四嫂比母

作者:高希庆

四嫂叫李静翠,家里兄妹五人,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和我一样,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是靠哥嫂抚养长大的孤儿。在二十五岁那年,四嫂经亲戚介绍,和当时二十八岁的四哥结了婚。

两个都是失去双亲的人,组成新家后,妇唱夫随。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婚后的四哥四嫂恩恩爱爱、互帮互助、相敬如宾。生活中,四哥吃素,四嫂爱吃肉。结婚之后,受四哥的影响,四嫂也改以吃素食为主。那时候的农村,家里都只有一口锅,四嫂偶尔想吃肉时,都是给四哥的菜先做好,再用锅做点想吃的肉食,否则做菜有荤腥味儿,四哥就一口不吃了。

四嫂从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目不识丁。用四嫂自己的话说,就是个“睁眼瞎”。四嫂人品非常好,有一副活菩萨心肠,从小到大没有人说孬过。嫁给四哥后,对我和最小的老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亲妹一样,宽宏厚道,从不歧视慢待,每次家里做好吃的,都优先给我们姐弟俩吃。

记得我上中学时,四嫂每天都早起晚睡,按时做饭。每年冬天来临时,都事先帮我做好了棉衣棉裤,拆洗了被褥,让我有种孤儿不孤的感受。那时候,我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白天能吃上饭,晚上有个睡觉的栖息之地,我就谢天谢地了!那时我特别害怕每年放寒暑假,放假了住宿就困难了。毕竟都已是十六七岁的男孩子,放假时通常就只能和哥嫂睡一个炕,虽说睡在一头,但还是很不方便。

记得屯里有个发小叫冯国梁,他家在屯西头,承包了旱改水田地,因地势高,用不了自流灌,只能用水泵提水,他家就在水田地边搭了个鱼窝棚。我放暑假时,就可以和他一起,有地方睡觉了,最主要的是看护水泵别丢了。夏季的池塘边,蚊虫泛滥,经常是睡醒时,被蚊虫叮咬得浑身都是包,只好每天临近睡觉前,用点杂草点着,熏熏烟,驱驱蚊,等实在困了,就顾不上那么多了,一觉就睡到天亮了。

等到放寒假时,我就在四哥家开的小卖店里,用砖搭个地铺,铺上一层稻草,再用一个电阻丝自制一个电褥子铺在身下,自己还用一块砖,中间凿几个槽,买根电阻丝,W型盘绕,自制一个电炉子,临睡前插上电源,等电阻丝发红发热了,室内温度就上来了,这样就暖和一点睡觉了。东北的三九天,真是滴水成冰,冰天雪地的,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了!

我上中学时成绩还算好,在班级里属于上等生,算不上聪明,但我很刻苦努力。俗话说笨鸟先飞,我感觉挺适合我的。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当地的二流高中德惠八中,刚升入高一时,班级里有六七十名同学。等到了高二,就流失了二十多人,有的转学了,有的又重回初三考重点中学的,有的又考上中专学校的,还有辍学的,等到了高三毕业时,班级里就剩下三十几人了。剩下的同学,经过几番不懈的努力,到最后全班也考出去二十人左右。

今天,在北京上海、沈阳、长春、成都、哈尔滨等许多城市,都有当年老同学的身影。对于一个普通高中,这也算是相当不错了。我也很幸运,是这考出去二十多人当中的一员。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得益于伟大的时代,得益于在我成长历程中遇到的许多恩人贵人,得益于自己不懈的努力追求。

但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最应当感恩的是我那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无私付出的文盲四嫂。

生活中,四嫂时时处处都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厚爱。记得刚上高中时,学校住宿条件很差,一个三十平米左右的宿舍里面是左右两边、上下两层的大通铺。像养蚕的一样,每一层住九人,一个宿舍总共住了三十六人。那时候的学生,为了求学,没有一个叫苦叫难的。晚上睡觉时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平躺着睡。

夏季,宿舍里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很差,住了不到半年,有九成的同学都得了疥疮,我也没幸免。得了疥疮真是奇痒无比,难受无比,后来用了好多的硫磺膏,涂抹很多次,才治好。到了冬天,东北的寒冬腊月,晚上气温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水井都冻了,洗漱时冰冷刺骨,下了晚自习回宿舍时冻得瑟瑟发抖,被窝冰冷得都不想钻进去,早上醒来时外面寒气逼人得不想起来。我就是这样坚持着自己的求学之路。

有一次,回家时和四嫂说了这事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四嫂慷慨地把自己结婚时,一套陪嫁的新婚被褥舍了出来,拿给我用,我也没有客气地享用了。果真不一样,铺盖时软软的,暖暖的,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享用过新被褥,好幸福啊!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说来也巧,用了一学期左右,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临睡觉时,拉开被子,一看被子竟然被老鼠咬破了一大洞,这可把我心疼坏了!嫂子的新婚嫁妆,自己都没舍得用,送给我用,真是太伟大了!在农村有一种说法,被服的谐音就是倍福,意思是不能把福气给了别人,四嫂却能舍出来,一般人真是做不到的,更何况是新婚的嫁妆了!

住校期间,学校一年四季都是一饭一汤,是米饭加白菜汤。通常是四人一组,一顿订二斤米饭,用一个铁盆,打好饭后再往饭盆里加一勺子白菜汤。四个人围成一圈,每人用一个小饭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是一顿餐。那时候,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也是身体发育阶段,正是饭量最大的时候,这点饭量每天真是食不果腹。偶尔赶上周末,一起订饭的同学有的回家了,剩下一两个人吃饭时,也都能把这盆饭吃完了。

同学们为了改善生活,都各自从家里带点油酱鸡蛋酱的。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都很心地善良,尤其是班级里住校的女同学,因为她们带的酱,晚上经常趁不在教室的时候,被几个男同学偷吃过,这其中也有我一个。在时隔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时,都主动交代清楚了!

那时候四嫂很疼爱我,通常我是每月回家取一次伙食费,每次返校时,四嫂都给我带上两三瓶油酱、鸡蛋酱的。室友也都爱吃我带的鸡蛋酱,因为油多鸡蛋多。四嫂知道我住校条件差,吃不好,需要加强营养,所以每次回家,四嫂都特别大气,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鸡蛋为我做好鸡蛋酱,尽量让我多带一些,增强体质,加强营养。

记得念高二时,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我周末又回家取伙食费了,记得当时需要交三十元钱。我那时一般是周六下午骑行四十多里路到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原来四哥家里开个小卖店,零花钱相对充裕,每次取伙食费时,还没那么紧张。那段期间小卖店黄了,家里也没有什么活钱。我和四哥说,需要交三十元钱伙食费,家里没有钱,咋办呢!

这时四嫂就到村里的左邻右舍去借钱,从屯子东头走到屯子西头,回来时还是没有借到钱。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都不好,谁家都没有什么积蓄,也都指望秋收时卖了粮食才有点钱,这可咋办呢?四哥说,要不先到学校附近表姐家借用一下,过段时间再还他们。这时,四嫂忽然想起了本村有个姑娘,叫小雅,前几天刚订婚,按照当地的习俗,订婚时是先收订亲钱的。

于是,四嫂马上又去屯东头,说找小雅再试一试。小雅是个心地善良、心肠好的姑娘,四嫂说明了来意之后,小雅毫不犹豫地借给了四嫂五十元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五十元钱也是大额了,小雅能把订亲的钱,舍出来借给别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任啊!等四嫂急急忙忙赶回家时,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浇透了,像个落汤鸡一样,四嫂把借回来的五十元钱,分文不留地都给我带上了,我骑着车,急忙返校,心里美美哒,一路上还时不时地用手摸了摸怀里的五十元钱,生怕弄丢了!这五十元钱,真好比救命稻草,令我终生难忘啊!

高三毕业时,当年我没有考上大学,自己很想再复习一年,不甘心放弃学业。四哥四嫂同意了,开学时后,进入了复习生的行列。自己感觉这么多年都是四哥四嫂供养我读书,有点过意不去。于是,寒假期间我厚着脸皮召集其他几个哥嫂,开了个小型家庭会,目的是想动员一下其他几个哥嫂,帮忙搭把手,每家出点钱,资助我复读一年,再拼一次。有的哥哥低头不语,有的嫂子七嘴八舌,大家都不想出钱帮助,认为我再复习也是考不上。有个嫂子说,再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乐享周末分享吧#一个家庭会,就这样不欢而散,最终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当晚我很伤心地哭了!四嫂看到我后,鼓励着我说:“兄弟,这么多年都供养起你了,我不差这三两年的,只要你想念书,四嫂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四嫂关键时刻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了信心,自己暗暗发誓,一定要争口气,做一个有志气有出息的人!四嫂虽说没上过学,但是这句鼓舞人心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鞭策着我去努力奋进,自强不息。

现如今,四嫂四哥都已进入花甲之年了,真是好人有好报。今天的四嫂四哥儿女孝顺,幸福吉祥!每天在家照看着孙子,其乐融融的,安享着晚年。每次休假回家,我都要先到四嫂四哥家里,一起叙叙旧,拉拉家常,再吃吃四嫂做的饭菜。又快到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前几天,特意打电话问了四哥四嫂穿多大号码的鞋子,顺便给四哥四嫂每人都买一双运动鞋,让哥嫂没事的时候运动起来,让哥嫂健康快乐起来。

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哥嫂的培育之情比海深!愿四嫂四哥:好人福报,一生平安!

年9月15日于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tp/10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