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这本书里,富察容音被描述为弘历的首任皇后,而那拉氏淑慎则是娴妃。当富察容音去世后,她被选为第二位继任皇后!
富察容音和那拉氏淑慎都是从宝亲王秘密进入府内的,她们在本质上非常相似,都具有同样的贤良淑德,对皇帝的感情也同样真挚,没有掺杂任何功利的成分。
当那拉氏淑慎这位娴妃收到皇上所赐的十二宫的训图时,她曾点燃香烛,真心地许下了三个愿望:首先是希望郎君长寿千年,其次是希望妾身永远在身边,最后是希望像梁上燕那样,每年都能重逢!
从这可以看出,她对皇上的深厚情感,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热情。
富察容音,作为皇帝的合法妻子,对她的丈夫也是倾尽全力。当皇帝身上出现疥疮,需要暂时隔离和休养时,其他妃嫔只瞥了他一眼便纷纷离去,只有她不考虑自己的健康,主动前往养心殿照看皇帝!
然而,她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上!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不同的心性!
她们的内心同样是善良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失去了亲人之后,她们的心性开始发生变化!
富察容音失去了她深爱的孩子。她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孩子生下了一个九岁大的孩子,但不幸因病去世。经过三年的时间,富察容音终于从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中走了出来。而另一个孩子在仅仅出生几个月后,在长春宫的一次流水中去世。他甚至在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之前,就被后宫的阴谋所害。这个孩子的逝去让富察容音深感绝望,心如刀割。最终,在对人生无常的看法逐渐淡化后,他在紫禁城的角楼中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她所述,生下永琏永琮后,却完全没有能力去保护她,真的不值得成为一个母亲。因此,她带着对孩子深深的思恋和内疚,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失落和痛苦,选择了这样坚决的方式来道别!
她的两名孩子相继因非正常原因去世,她完全有资格走向黑暗并进行报复,但像她这样的善良女子,宁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想再被这纷繁复杂的世俗事务所困扰!
她不再纠结于是非、正邪之间的问题,她只希望能尽快摆脱这个污秽不堪的世界,恢复自己的清白和自由!
然而,那拉氏淑慎与众不同。她最初的性格是非常善良的,从未涉足皇宫的权力斗争,而是坚守在自己的承乾宫中,为皇帝制作各种贴身物品,如小衣、鞋袜等。尽管她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但她仍然会尽自己所能,为身边那些比她更弱小和无助的人提供最大的帮助!
这位娴妃,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她的慈悲心肠得到了后宫众人的一致好评!
但是,在她连续失去家人后,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由于涉及鄂善的贪污事件,她的弟弟被关进了天牢。他此时身体不适,母亲进宫请求他向皇帝求情。但她拒绝了母亲的请求。为了筹集资金治疗弟弟的疾病,她决定出售自己的首饰。但不幸的是,她被高贵妃当场捉到,并被冠以非法贩卖宫中财物的罪名,导致她的所有首饰都被毁。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她四处借款。最终,富察氏在荔枝宴上赏给了她五百两银子,作为她的紧急救援。
她带着这笔钱回家为弟弟治病,但出乎意料的是,她的父亲竟然用这笔钱贿赂了负责审理鄂善贪污案的怡亲王。最终,怡亲王以行贿为由,将父亲投入了监狱。
在还没来得及考虑救援的策略时,就接到了弟弟因重病在狱中去世的消息,母亲在悲愤中,头部撞击宫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的弟弟不幸去世,母亲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父亲则在天牢中受罚,一夜之间,她的家庭和亲人都遭受了重创!
从那时起,那位充满善意和慈悲的娴妃消失无踪,她逐渐踏上了复仇之旅!
在佛的面前,一盏接一盏的长明灯被点亮,每一盏都代表着她心中深藏的怨恨,每一盏都是她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的恩怨!
嘉嫔、高贵妃、七阿哥以及纯妃。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她都导致了多人的死亡,双手都沾满了鲜血。她目睹了自己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她面前,她没有感到羞愧,也没有被伤害,只是在这种疯狂的复仇中,她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富察容音宁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想伤害任何人,而那拉氏淑慎,在家庭破裂、亲人去世的那一刹那,亲手粉碎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走向黑暗的复仇之路!
而第二个重点是关于管理的部分!
富察容音是一位心地善良且宽宏大量的女性。在她负责管理后宫的时候,她率先决定减少长春宫的使用,将金钗银饰替换为绒花,并指示人员清理之前堆积的内务府库存,然后在崇文门进行义卖。所得的所有银两都被用来支持京中善堂的运营。
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她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出于善意。但在她的一系列策略下,各个宫殿的使用频率都有所减少,这导致了宫里的每个人都感到不满。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差役宫女,他们的食物已经变得稀缺,这种减少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出现荤腥的食物。
考虑到她想要出售内务府库存中的银两,她深知这笔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转移京中善堂,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创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但其他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这笔资金流入了长春宫。
明玉曾对这件事表示不满,她认为自己的皇后明明做了好事,是出于好意,但这反而引发了大家的抱怨,说皇后为了名誉,把银子都流进了长春宫!
璎珞感到困惑,她不明白为何不将救济贫困的行为告知他人会导致误解,并因此背上了不好的名声?
然而,富察容音持有这样的观点:真正的善良并不是表面上的善良。当一个人站在高位时,他应该全心全意地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并为他们提供所有的帮助和救济。如果他只是想让别人知道他做了一些善事,那么他应该四处宣扬,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善行!
因此,无论是在宫中减少开支,还是为贫困人群提供援助,她都坚信这是天经地义的。后宫本身就是奢侈的,如果能够节约资源,那么多余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帮助贫困人群,为何不去这样做呢!
然而,娴妃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她持有这样的观点:单纯地削减开支只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开源和节流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后宫的收支才能为皇帝提供稳定的支持。
在皇后因重伤而昏迷的时期,娴妃负责管理后宫。她观察到,从康熙十六年开始,紫禁城的护城河开始普遍种植莲藕菱角。然而,宫中的食物中只有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被浪费了。因此,她建议将四分之三的多余部分全部出售,并在护城河内进行鱼和水禽的养殖。所得的所有银两都应记录在账本上。如果觉得这是个问题,她还建议将种植荷花的地方出租出去。每年的租金都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尽管金额不高,但经过努力,林木总能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除此之外,她对社会底层的人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因为她知道,皇帝和后宫里面的太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所以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皇帝对她们并不那么好。恰逢附近发生水灾,灾民纷纷涌入京城。皇上决定让娴妃负责救灾和救助灾民的相关事务。在娴妃派遣宫女前来协助的时候,她特别指示那些前往地安门外提供帮助的宫女,每人可以获得一两银子作为奖励,并享受一天的轮休。这一决定给那些宫女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与其他的宫女不同,这些宫女并不总是在主子的身边服侍,他们得到的赏赐是可以获得的。他们位于紫禁城的底层,承担着极其繁重的劳动,很少有奖赏可以领取,更不用说有轮休的机会了!
在赈济受灾民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恶意的匪徒制造骚乱,他们试图散播虚假信息来煽动受灾的民众,这使得整个情况变得难以控制。更糟糕的是,许多京城的不良分子冒领赈灾粮,但由于他们的冒领行为,真正的灾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援助,这与赈灾的初衷相悖!
为了明确区分真正的灾民和冒领的人,娴妃建议:除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外,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粥棚的建设中!
下方有很多人制造混乱,他们只想吃东西,不想工作,娴妃则说:
水灾是一场自然灾害,导致大量难民涌向京城。紫禁城和富裕家庭提供粥食和粮食,都是出于一种善意,但这种善意应当给予那些真正需要援助的人。
在这里,每一碗粥和每一个馒头都是由普通百姓辛勤耕作和日夜不停的劳作得来的。没有一粒米是从天而降的,别人给予你们是一种恩赐,不给予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你们没有资格去质疑或索要,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粮食,这才是真正属于你们的,没有人能够夺走!
如今,不论是年幼的孩子、年老的老人还是身体虚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食物,而其他的人则可以全心投入工作!
听完她的话后,那些想要冒险领取粮食的人选择了离开,而留在这里的,正是那些真正处于生活困境并急需援助的灾民!
在应当遵守旧例的时刻,她便开始按照旧例行事;而在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时刻,她也勇敢地进行了改革。在她的领导和管理下,六宫内的每一件小事都得到了有序的处理!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富察皇后去世后,太后会推她上位,成为新的皇后,这主要是因为她的管理能力,使得整个后宫的人都对她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