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初在攻打昌邑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了彭越,而彭越则是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投靠了刘邦。彭越本来就是昌邑人,经常在附近的江湖里打渔。当然除了平时打渔之外,还会兼职做一做强盗。而等到陈胜和吴广造反的时候,水泽附近的很多少年则是聚集了将近百人,然后一起去找彭越。对彭越说请成为我们的首领,而这时候彭越则是一直推辞,他说自己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些少年们就是反复请求,一直不愿意放弃,没办法彭越就同意了。
这时候彭越就和这些少年们约定好,明天早上在日出之前就要集合,一旦是迟到了那么就要斩首示众。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还真的就有十多个人拖拖拉拉的迟到了,最晚的一个到了中午的时候才来。彭越则是说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之所以我会当这个首领,是因为各位的不断要求。现在我们约定好了时间,可是却有这么多人迟到。这样的军队能够上的了战场吗?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次,迟到的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按照军法也不好所有人都杀了,就杀了一个吧。
于是就下令让其中的一个军校动手,各位少年还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之处,反而是非常的好笑,都在说何必要做到这个程度呢,下次都不敢这样了。谁知道彭越却丝毫不留情,反而是亲自动手,把那个最后迟到的人给斩杀了。并且马上设立了祭坛,并且宣布起义。这时候所有的少年都不敢去仰视彭越,随后彭越就带兵攻城略地,并且收集了很多的士兵,并且协助了刘邦一起攻打昌邑。
实际上彭越这一手并不是他的原创,当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孙子见吴王阖闾的故事。但是的孙子和吴王在讨论兵法,但是吴王并不相信孙子,所以故意去刁难孙子。他将自己的所有妃子都交给孙子,然后让孙子去训练自己的妃子。如果孙子能够把这些妃子都训练成一只听话的铁军,那么就可以相信孙子的话,让孙子成为将军。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妃子都仗着吴王的喜爱,非常的放肆。不但是不听孙子的,还一直嘻嘻哈哈打闹个不停。可想而知孙子遭遇的艰难,而孙子采取的也是和彭越一样的办法,先是把带头几个妃子直接给杀了,以儆效尤。刚开始妃子们不相信,等看到孙子的雷霆手段后,再也不敢不听话了。
李靖唐朝时期的大将军李靖就曾经说过,古代为将之人,必定是十卒而杀其三,次者也是要十杀其一。这意思就是说,杀了十分之三就能威震敌国。杀了十分之一,则是能够保证三军听令。所以一场残酷的内部争斗也并不是为了损失精英,反而是损失了精英之后能够让一个军队组织更加的强大。古代的时候出兵之前需要祭旗,当然并不是杀敌国的人质,杀敌国的人质并只能够表达心意,坚决的态度而已。而杀掉自己人,才是真正的立军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斩杀对象呢?
那就是和皇帝关系最为亲近的宠臣,这类人往往都认为自己没有人敢去动他,所以一旦是杀了他,三军将士就会明白人人可杀。而彭越在管理这一群少年的时候,杀了一个人就把他们给训练成了正规军。而彭越的这种行为也就是领导力的体现。当然领导力分为两种,一种是仁爱的领导力,第二种则是恐怖的领导力。仁爱的领导力是一种视如己出爱民如子的力量,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将军,就是一个善于仁爱领导力的人物。
当时有士兵的脚上长了一个疥疮,而吴起则是直接趴在地上帮士兵吮吸出来,也正是因为他对士兵的做法,所以士兵才会以死效忠。当然第二种则是恐怖的领导力,利用威慑来领导军队,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你。而这种领导在历史当中也多有案例。比如项羽在征战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屠城,屠城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塑造出恐怖,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这样一来项羽不管是走到了哪里,秦兵看到了他就会感到害怕,又怎么敢去和他为敌呢?而同样他的属下也因为害怕,所以都不敢去忤逆项羽。那么两种领导力究竟哪种好呢?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做法,长久之道还是仁爱领导力更好,而想要快速建立威信,还是恐怖领导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