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心舒医药与材料公司解析清北中科博士考试知识点24
清华和北大以及中科大对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以及密排六方晶系的晶面和晶向的标定
1、标出立方和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标和晶面指标。(给出指标,自己画出是哪个晶向和晶面)
2、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标定(六方晶系标定)
3、给出立方和六方晶胞,标指数。
夏天晒太阳引起光过敏的食物和物质:柠檬、橙子、无花果、菠萝、胡萝卜、芹菜、香菇、小黄瓜、紫苏。这些物质会形成色斑,所以晒太阳之前或之后一般不要吃这些食物。
Rhombohedral菱形的;菱面形
Benignancy仁慈,温和,亲切
Topology地质学;拓扑结构
layereddoublehydroxide(LDH)层状双氢氧化物
Zeolitic沸石的
Oscillation振动,波动
bondcleavage键裂
Perturbation忧虑;不安;烦恼;摄动
thermalpolycondensation热聚合
Stoichiometric化学当量的,化学计算的
Mitif主题,动机
Millerite针镍矿
borophosphate硼磷酸盐
theanionicheliceschannel阴离子螺旋通道
Monovalent单价的,仅能抵抗某种病菌的
Pulverized雾化的,粉末状的
deprotonationprocess脱质子化过程
中医中药基础精华知识学习积累
煅法煅法分为明煅法、煅淬法、扣锅煅法。
(一)明锻不隔绝空气,适用于矿物类、贝壳类及化石类。
目的
1、使药物质地酥脆:如花蕊石等;
2、除去结晶水:如白矾、硼砂等;
3、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钟乳石等。
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2、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夹生。
3、爆溅的药物,可加盖,但不密闭。
白矾
1、白矾。
2、枯矾:锻去结晶水。
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
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
白矾煅枯后形成难溶性铝盐,内服外用均可与黏膜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增强了止血止泻作用。
牡蛎、石决明、石膏
1、生品。
2、煅制品。
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煎出有效成分。
(二)煅淬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所用的液体辅料称为淬液。常用的淬液有醋、酒、药汁等。
目的
1、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如代赭石、磁石。
2、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
3、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如炉甘石。
赭石
1、赭石。
2、煅赭石:醋30%。
煅赭石—降低苦寒之性,增强平肝止血作用。
自然铜
1、自然铜。
2、煅自然铜: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光泽消失,质地酥脆。
自然铜经煅淬后,增强散瘀止痛作用。自然铜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部分生成醋酸铁。
炉甘石
1、炉甘石。
2、煅炉甘石:锻后水淬。
3、制炉甘石
(1)黄连汤制炉甘石:黄连12.5%。
(2)三黄汤制炉甘石:黄连、黄柏、黄芩各12.5%
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
(三)扣锅煅高温缺氧条件下煅成炭,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
2、降低毒性:如干漆。
注意事项
1、应随时用湿泥堵封锅缝,以防药物灰化。
2、药材煅透后应放置冷却再开锅,以免药材遇空气后燃烧灰化。
3、煅锅内的药物不宜放置过多,一般1/3。
4、判断药物是否煅透的方法,除观察米和纸的颜色外,还可用滴水即沸的方法来判断。
血余炭
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血余炭出现了止血作用。
1、厚朴姜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降逆止呕功效
B.增强止泻功效
C.抑制寒性,缓和药性
D.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化痰的功效
E.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竹茹姜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降逆止呕功效
B.增强止泻功效
C.抑制寒性,缓和药性
D.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化痰的功效
E.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1、赭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
A.醋
B.酒
C.盐水
D.黄连汤
E.米泔水
2、炉甘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
A.醋
B.酒
C.盐水
D.黄连汤
E.米泔水
本讲小结
煅法:明煅法、煅淬法、扣锅煅法。
掌握炮制作用及对应药材。
蒸、煮、燀法蒸、煮、燀法为“水火共制”法。
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酒、醋或药汁(如甘草汁、黑豆汁),还可以是固体如豆腐。
(一)蒸法
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如地黄;
2、增强疗效:如女贞子、山茱萸;
3、缓和药性:如大黄;
4、减少副作用:如大黄;
5、保存药效,利于贮存:如桑螵蛸;
6、便于软化切片:如木瓜、天麻。
注意事项
1、蒸制时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汽”后改为文火。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先用文火。
2、需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开水。
何首乌
1、何首乌。
2、制首乌:非铁质蒸制容器,黑豆汁蒸。
制后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首乌总蒽醌、结合蒽醌减少,致泻作用减弱。制首乌的磷脂类成分和糖的含量增加。
黄芩
1、黄芩:蒸或煮。
2、酒黄芩。
3、黄芩炭。
黄芩蒸或沸水煮使酶灭活,防止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解成黄芩素与汉黄芩素而变绿。又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地黄
1、鲜地黄。
2、生地黄。
3、熟地黄:酒蒸或清蒸。
4、生地炭:武火炒炭,或闷煅法煅炭。
5、熟地炭:武火炒炭,或闷煅法煅炭。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作用。生地炭凉血止血。熟地炭补血止血。炮制成熟地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水解为单糖,梓醇含量降低。
黄精
1、黄精
2、酒黄精
3、蒸黄精
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人参
1、生晒参。
2、红参:清蒸。
天麻
便于软化切片,可破坏酶,保存苷。
(二)煮法
目的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煮法理想。
2、清洁药物:如豆腐煮珍珠。
操作方法
1、清水煮。
2、药汁煮或醋煮。
3、豆腐煮。
注意事项
1、适当掌握加水量:要求“药透汁尽”。
2、先武火后文火,过程加沸水。
藤黄
制藤黄:
1、豆腐制:豆腐%。
2、荷叶制:荷叶50%。
3、山羊血制:山羊血50%。
制藤黄—毒性降低,可供内服。保证药物净度。
川乌
1、生川乌。
2、制川乌:蒸或煮至个大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生川乌有大毒,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川乌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炮制后双酯型的乌头碱类成分的水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抗炎作用仍然很明显。
附子
1、盐附子食用胆巴+食盐;
2、黑顺片:食用胆巴+调色液。
3、白附片。
4、炮附片:砂炒。
5、淡附片:甘草5%,黑豆10%。
生附子有毒,加工炮制后毒性降低,便于内服。炮附片温肾暖脾。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吴茱萸
1、吴茱萸。
2、制吴茱萸:甘草汁。
3、盐吴茱萸。
制吴茱萸—降低毒性,缓和燥性;盐制吴茱萸—用于疝气疼痛。
远志
1、远志
2、制远志:甘草汁煮。kg用甘草6kg。
3、蜜远志:蜜炙。每kg用炼蜜25kg。
1、生品“戟人咽喉”,多外用。用于痈疽肿毒,乳房肿痛。
2、制远志,缓其苦燥之性,消除刺喉麻感,安神益智。
3、蜜炙增强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三)燀法
目的
1、除去非药用部位。如苦杏仁等。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如白扁豆等。
注意事项
1、水量一般为药量10倍以上。
2、加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苦杏仁
1、苦杏仁。
2、燀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加热5分钟。
3、炒杏仁。
燀杏仁可除去非药用部位,苦杏仁酶因沸水煮烫破坏。
白扁豆
1、白扁豆;
2、扁豆衣;
3、炒扁豆。
1、扁豆生:用清暑、化湿力强。用于暑湿和消渴。
2、扁豆衣:健脾作用较弱,偏于祛暑化湿。增加品种
3、炒扁豆:性微温,偏于健脾止泻。
其他制法
(一)复制
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刺激性:如半夏等。
2、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等。
3、增强疗效:如白附子等。
4、矫臭矫味:如紫河车等。
半夏
1、生半夏。
2、清半夏:白矾20%。
3、姜半夏:生姜25%,白矾12.5%。
4、法半夏:甘草15%,生石灰l0%。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
天南星
1、生天南星。
2、制天南星:白矾,生姜。
3、胆南星:胆汁。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的作用增强。
胆南星毒性降低,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二)发酵
目的
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等。
2、增强疗效:如半夏曲。
操作
1、温度:30℃~37℃。
2、湿度:70%~80%。握之成团,指间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
3、pH4~7.6,有充足的氧或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发酵制品以曲块表面霉衣黄白色,内部有斑点为佳,同时应有酵香气味。不应出现黑色、霉味及酸败味。
发酵过程须一次完成,不中断,不停顿。
六神曲
1、神曲:kg面粉,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
2、炒神曲。
3、麸炒神曲。
4、焦神曲:文火炒焦。
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三)发芽
目的
具有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注意事项
1、温度18~25℃,含水量42%~45%。
2、发芽率在85%以上。
3、芽长至0.2~lcm。
麦芽
1、麦芽:芽长0.5cm。
2、炒麦芽。
3、焦麦芽。
焦麦芽增强消食化滞、止泻作用。
(四)制霜法: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
去油制霜法
目的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霜。
(2)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霜。
注意事项
(1)加热或放置热处使油质易于渗出。
(2)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
2.渗析制霜法
目的: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如西瓜霜。
3.升华制霜法
目的:纯净药物,如砒霜。
巴豆
1、生巴豆。
2、炒巴豆。
3、巴豆霜:去油制霜。
巴豆霜毒性降低,缓和泻下,用于寒积便秘,腹水,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巴豆含巴豆油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刺激作用。巴豆霜除去部分脂肪油,剩余18%~20%。
西瓜霜
每kg西瓜,用芒硝15kg。
药物更纯洁,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五)煨制法
目的
1、除去药物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如肉豆蔻。
2、增强疗效:如肉豆蔻。
3、缓和药性:如诃子、葛根。
操作方法
1、湿纸煨:如葛根等。
2、隔纸煨:如木香等。
3、面裹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4、滑石粉煨:如肉豆蔻等。
5、麦麸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1、煨制时辅料用量较大。
2、煨制时一般以文火加热,并适当翻动。
肉豆蔻
1、麦麸煨。
2、滑石粉煨。
3、面裹煨。
煨肉豆蔻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固肠止泻作用。肉豆蔻炮制后,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降低。
木香
1、木香。
2、煨木香:隔纸煨。
煨木香除去部分油质,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六)提净法
目的
1、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如芒硝。
2、缓和药性:如芒硝。
3、降低毒性:如硇砂。
操作方法
1、降温结晶(冷结晶):如芒硝。
2、蒸发结晶(热结晶):如硇砂。
芒硝
朴硝每kg,用萝卜20kg。
芒硝提净后可提高其纯净度。萝卜煮制后,缓和其咸寒之性。
(七)水飞法
对象
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
目的
1、去除杂质,洁净药物:如朱砂、雄黄等。
2、使药物质地细腻:如朱砂、滑石粉等。
3、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朱砂。
注意事项
1、在研磨过程中,水量宜少。
2、搅拌混悬时加水量宜大。
3、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晾干为宜。
4、朱砂和雄黄粉碎忌用铁器,并要注意温度。
朱砂
磁铁吸尽铁屑,水飞法制朱砂粉,60℃以下烘干。
朱砂中的杂质主要是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后者毒性极大,为朱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水飞可降低有毒成分含量。
雄黄
雄黄粉:依照水飞法操作。
雄黄有毒,水飞后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降低毒性,便于制剂。
(八)干馏法
竹沥、蛋黄油。
(九)制绒法艾叶
1、生艾叶:性燥,祛寒燥湿力强,对胃有刺激性
2、制绒:制备艾条、艾炷的原料。功用同艾叶
3、醋炙品:温而不燥,逐寒止痛
4、艾叶炭:温经止血
5、醋炙艾叶炭:温经止血
(十)拌衣法灯心草
1、灯心草
2、朱砂拌灯心:kg用朱砂粉6.25kg
3、青黛拌灯心:kg用青黛15kg。
4、灯心炭:扣锅煅。
1、灯心草:生品长于利水通淋;
2、朱砂拌灯心:降火安神力强;
3、青黛拌灯心:偏于清热凉血;
4、灯心炭:凉血止血,清热敛疮。
生品“戟人咽喉”,多外用,用甘草汁煮制后,缓其苦燥之性,消除刺喉麻感,长于安神益智的是()
A.附子
B.远志
C.吴茱萸
D.黄连
E.厚朴
B
炮制姜半夏的辅料用量是()
A、每kg药物加生姜25kg、白矾12.5kg
B、每kg药物加生姜12.5kg、白矾25kg
C、每kg药物加生姜15kg、碳水2.5kg
D、每kg药物加生姜20kg
E、每kg药物加生姜25kg
A
1、半夏炮制采用()
A.复制法
B.水飞法
C.煮法
D.制霜法
E.煨法
2、肉豆蔻炮制采用()
A.复制法
B.水飞法
C.煮法
D.制霜法
E.煨法
3、西瓜霜炮制采用()
A.复制法
B.水飞法
C.煮法
D.制霜法
E.煨法
4、朱砂炮制采用()
A.复制法
B.水飞法
C.煮法
D.制霜法
E.煨法
本讲小结
1、蒸煮燀法
2、其他制法: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法、煨制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制绒法、拌衣法
3、炮制作用及对应药材
本章重点
一、中药材生产
1、药材产地
2、药材的采收
3、产地初加工方法
二、中药饮片炮制
1、炮制方法及其适用药物
2、重点中药炮制品功效
3、炮制辅料、用量及其作用
4、重点中药的炮制原理(草乌、炉甘石,毒蛋白、杀酶保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