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劝业场滨江道地区,是很多朋友无法抹去的回忆。无论是童年的嬉戏还是购物的乐趣,都充斥于我们的脑海。希望大家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让我们共同体会那段酸甜苦辣的岁月。期待您的投稿,可以发到文后列出的邮箱,也可以加入“滨江道邻友会”的QQ群(群号:),说出您的劝业场滨江道地区故事。
花园路在和平区的中心地带。年法租界形成该路段,初名霞飞路,又称法租界40号路。日本占领时期改称兴亚三区40号。年,国民政府收复租界,因其环绕法国花园,改称花园路,沿用至今。
我小的时候,这里叫中心公园,有的老人还叫它法国花园。环境相当幽静,沿花园路一周,基本都是名人宅邸,中法合璧式的花园洋房。
下图:年法国花园航拍
因为是以花园为中心修路,所以路是环状的,沿路有六个出口通往外面。
从辽宁路往北,不远处就是劝业场商业区,喧嚣的闹市,车水马龙,与这里形成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
小时,过星期天,父母亲可能领我们逛逛劝业场,或者到光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然后有时间经常到中心公园坐一坐,于喧嚣过后,调整一下心态。
我们上小学时,全国刚解放不久,镇压反革命运动才结束,特务活动很猖獗。一次,几个小学生在中心公园玩,在捉迷藏的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联络。七个小学生,警惕性颇高,马上分头报告人民警察。当这两个人被抓住后,经审讯果真是美蒋特务。第二天,报纸就报道了这件事。我们非常振奋,立志要学习这些小英雄。
下图:30年代初期的花园路,渤海大楼还没有建。
那个年代,我们受到的教育,饱含着英雄情结,人人都想当英雄。我们决心每天放学后到中心公园巡视,假装成做游戏,在游人之间穿梭,在行人后面偷听。我们着了迷,但是始终没有发现敌情。倒是一些谈恋爱的青年男女,被我们吓得离开了公园。当然,这只是一个阶段;很快,我们的兴趣就转移了。
我们的学校离中心公园很近,不少同学也住在旧日法租界这一片,所以没有课的时候,在中心公园做游戏的机会多。那时的中心公园,没有围栏,四面是树木,中心是一个凉亭,周围是草坪。我们在草坪上嬉戏打斗,小草被践踏了。公园的管理人员就把违纪的学生扣留,让学校的班主任去领人。
我们的班主任对这件事很头疼,就与我们这些班干部商量。班主任提议,让我们跟公园联系,成立一个红领巾护绿队,组织同学们到公园义务劳动。
护绿队成立以后,我们轮流去中心公园参加活动。一面劳动,一面活动。我们有了这个责任,同学们相当的认真,帮助管理人员浇花除杂草,劝阻游人不要踩踏草地。我们连续在这里活动了好几年,我们毕业后,又交给低年级的同学,形成了制度。
下图:90年的花园路(
大河边缘提供)花园路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安静、干净、文明的圣地。
文革中,花园路由于特殊的身份,是较早受到冲击的地方。这里的花园洋房以及它们的主人,遭到灭顶之灾。大字报、大标语,刷满了花园路周边的所有屋宇,美丽的花园洋房马上就如同长满疥疮的病人,令人作呕。
这还是我童年的花园路和中心公园吗?
年,我的岳父癌症晚期,医院就诊。暇时,我搀着他漫步在花园路上。大字报和大标语没有了,墙上还有斑驳的伤痕。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一切,岳父的眼中满是凄凉。
下图:文革时的花园路,贴满了大字报(王泰摄影)
下乡以后,回津探亲每每回到花园路闲逛,这里也是一片喧嚣。辽宁路上的摊贩把食摊漫漶到花园路,几个汽车线路在这里设了终点站,换房子、找对象的人们,举着小广告在这里做宣传。
有的花园洋房恢复了原貌,还有些一个院住了几十户人家,变成了大杂院。
我的一个女同学,在内蒙找了对象。她家住在黑龙江路,领着丈夫绕道花园路去劝业场。她本想给内蒙的丈夫展示一下天津花园洋房的风采,就在花园路上转了圈。毕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再加上这些洋房的特征不明显了,她竟然找不到辽宁路口,在花园路上转了两圈。在转第三圈时,她的丈夫提醒她,这座楼房我们已经经过两次了。
讲起这件事,我觉得挺悲哀的。、
下图:原中心公园正中央精美的双柱凉亭,年拆毁,殊为痛心!(
行者无疆拍摄)天津记忆精彩文章,如需转载敬请告知
业务邮箱:tianjinjiyi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