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序分04

丁三、商那和修尊者

修手雨甘露,现五百法门,法付毱(jū古同“鞠”,古时一种游戏用的皮球。)多。

修造般遮于瑟。于曼陀山,立精舍二十年。因至毱多所,坐毱多床。多诸弟子不识。乃举手空中,而雨甘露,现五百法门,多皆不识。语言:“佛入目连不识。目连入诸比丘不识。我入毱多不识。我得七万七千本生诸经。八万毘尼,八万毘昙。汝皆不识。我若去者,法门随去。诸弟子始觉神异,悉得罗汉。度弟子已,而入涅盘。法付毱多。

《佛祖统纪》卷第五: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王舍城长者也。过去世为商主。路见辟支佛身婴重病。即为求药治疗。见其衣极弊恶奉妙毡衣。辟支佛言。此商那衣(或翻草衣。西域有九枝秀草。若罗汉生。则此草生于净地之上也)以此出家成道。故当着此而入灭也。即飞空作十八变。便取涅盘。商主悲哀。积诸香木阇维舍利起塔供养。愿我来世功德威仪及以衣服如今无异。由斯愿力于五百世身中阴。恒服此商那衣。最后身衣从胎俱出。随身增长。出家变为法服。具戒变为九条。因名商那和修(按西域记。梵衍那国。度雪山东有伽蓝。藏商那九条衣缝赤色。商那入灭。留此袈裟。谓弟子曰。法尽之后。方乃变坏。今已少损矣)如来昔游摩突罗国见树林荣茂。告阿难曰。吾灭度后。当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山中起僧伽蓝说法教化。后商那入海大获珍宝。往诣竹林设大施会。闻佛世尊迦叶目连皆已灭度。即便严办为般遮于瑟(此云五年大会)及造门楼。阿难告曰。汝今已为财施。复当作于法施。出家学道利益众生。商那答言。甚适我愿。即度出家成阿罗汉。乃往曼陀山。以慈三昧化二毒龙子。营建禅室。复往罽宾国象白山中安座入定。时弟子优波鞠多有五百弟子。犹处生死憍慢贡高。鞠多即入三昧。观此诸人与己无缘。唯有吾师乃能化度。便至心念商那和修。商那神力从空飞来。衣裳弊恶坐鞠多座。弟子咸瞋。是何弊人处我师座。以白鞠多。鞠多至房头面作礼。弟子念言。师虽为礼盛德胜之。商那手指虚空。便下香乳。如高山泉注。鞠多不晓是何三昧商那为言。此是龙奋迅三昧。如是次第。五百三昧都不了知。一一为说。又语鞠多。如来三昧目连不识。目连三昧余声闻不识。吾师阿难三昧我亦不知。今我三昧汝亦不知。我涅盘后。七万七千本生诸经。一万阿毘昙藏。八万清净毘尼。皆随我灭。时诸弟子方自责悔。商那复为说法。皆得阿罗汉果。商那即飞空作十八变。而入涅盘。鞠多积诸香木以火邪旬(邪旬梵语也即火化之意)收取舍利起塔供养(付法藏经)

商那和修尊者

(约公元前四世纪)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荼,吾灭度后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化导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龙,归顺佛教。龙因施其地,以建梵宫。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寻于咤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因问鞠多曰:“汝年几邪?”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邪?”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邪?心白邪?”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尊者知是法器。后三载,遂为落发授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言: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说偈已,即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后于三昧中,见弟子鞠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现龙奋迅三昧以调伏之。而说偈曰:“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五百比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现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于梵迦罗山。五百比丘各持一幡,迎导至彼,建塔供养。乃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岁也。

丁四、优波鞠多尊者

多在俗得三果,受戒得四果,法付提迦多。

毱多在俗,已得初果,见淫女屠裂,进得三果。出家受戒,得第四果。说法之时,魔为障碍。毱多降已,由是不敢下阎浮提。所度夫妇,得四果者,乃下一筹。筹长四寸,满丈六室,用筹烧身。法付提迦多。

《佛祖统纪》卷第五: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摩突罗国人。容貌端正聪慧辨才。商那初教系念。若起恶心当下黑石。生善念时当下白石。鞠多如教摄念。初黑偏多。次白黑等。至七日满唯有白石。商那即为宣说四圣真谛。应时逮得须陀洹果。时城中有淫女名婆须密。闻鞠多端丽遣人延召。鞠多不许。有长者子共淫女宿值贾客远来大赍珍宝求女交通。女贪其宝杀长者子埋置舍内。长者之家推求至舍。掘地得之。具陈国王。即取淫女斩截手足。劓其耳鼻弃于冢间。鞠多往化至淫女所。婆须密云。我以妙容相召不顾。今既残毁何用来为。答言。我为观汝实相故来。不为欲也。汝本以色诳惑众生。譬如画瓶盛满臭秽。智者了之终不乐着。令应谛观此色无常众苦积聚如痈如疮。宜勤方便而求解脱。淫女心开得法眼净。命终生天。鞠多因观诸法苦空无常。应时逮成阿那含果。初见商那便求出家。商那问汝年几。答云十七。商那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鞠多曰。师发已白。发白耶。心白耶。商那知是法器。即度出家受具戒已即得阿罗汉道商那谓曰。佛记汝在百年后坐禅第一大化众生。鞠多受教集众说法。魔王波旬化作白象。七宝庄严。现为女人端正奇丽。举会观视无听法心。鞠多知魔所为。以蛇狗人三尸化作华鬘以加其颈。还见死尸虫蛆臭烂。尽其神力去之不能。涌身虚空问诸天众。梵王问曰。十力弟子所作神力岂能解之。汝若归依尊者。容可得解。波旬乃往尊者所。五体投地求解三尸。尊者谓言。汝于正法更莫娆害。然后乃当为汝解之。魔言受教。尊者乃为解去三尸。鞠多每以不见佛为恨。因问魔曰。汝曾见佛其相如何。汝能现否。曰能。于大林前现一佛形。相好奇特如紫金山。光照十方梵释扈从。鞠多欢喜不觉致拜。魔即复形前接曰。我是凡夫何当圣礼。至第四日魔更下来。以大音声普告一切。欲得富乐生人天中。欲求涅盘第一安隐。不见如来大悲说法。悉当往诣鞠多尊者。听受妙法至心修行。是时城中男女皆共云集。随其所应说种种法百千众生得须陀洹。万八千人成阿罗汉。时阿恕迦王(即阿育王)闻尊者在忧陀山为众说法。遣使白言。欲来问讯。尊者以处所隘陋。躬自往诣至华氏城。为王摩顶说偈。指示如来往昔游方行住之处。悉令起塔。鞠多化度众生。夫妇俱得阿罗汉者。乃下一筹。筹长四寸。满一石室。室高丈六。纵广亦尔。神通化用与佛无异。但无三十二相。举世号为无相好佛。化缘已毕。作十八变而取灭度。以室中筹用为邪旬。人民号泣。共收舍利起塔供养(付法藏经)

优波鞠多尊者

(约公元前四世纪)

 优波鞠多尊者一般传说他是与阿育王同时代的禅师,可能是阿育王的国师。在《阿育王传》中提到,佛曾受记,将来佛弟子中,有一位教授坐禅第一的弟子。

 他度化众生在当时相当有名。他是这样子来计算他所教化的人数的。他找了一个石窟,长三丈六,宽二丈四,每度化一个人成阿罗汉,就教他丢一根筷子到房间去。等到这个房间填满了筷子之后,他就说,我功德圆满,可以入涅盘了。(《阿育王传》卷三,大50,b28ff:“佛于摩突罗国告阿难言,我百年后摩突罗国有崛多长者之子,名优波鞠多,教授禅法弟子之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得阿罗汉者人使捉一四寸之筹,掷着窟里积满其中,此窟长短三十六尺,广狭则有二十四尺。”)

 这位禅师在叙述他教导的要领,我们在讲坐禅三昧经时会提到他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

 当时西北印的人都称他为“无相好佛”。因为他度化众生的本领几乎与佛一样,可是他还不是像佛那样功德、报身圆满,所以他没有具足三十二相。因为佛是智能、福德圆满,在布施、持戒、忍辱这三者是修色身因,所以佛的三十二相靠修福而得。虽然他的智能、度化众生几乎快等于佛,但是在福德方面,还没像佛一样具有三十二相,所以还不是佛;不过他的教化几乎与佛一样,所以是没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人。

优波鞠多:度化因缘

优波鞠多的师父度化他的因缘很有意思,优波鞠多是戒律五师相传的第五位(大迦叶→阿难→末田堤→商那和修→优波多崛),他的师父是商那和修。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居士,他知道这位居士将来会成为优波鞠多的父亲,所以就问他:“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出家修行?”居士答:“我是在家人,实在是舍不得家庭、事业。”不过,商那和修还是再三地度化他,后来居士就对他说:“这样好了,我将来生了儿子,就给你当徒弟,跟随你修行。”

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长大之后,商那和修就去跟他要儿子,他说:“我现在只生这么一个儿子,怎么可以给你呢?等我生第二个儿子再给你。”等到他生老二时,商那和修就去跟他讲:“你现在应该履行你的诺言了吧!”居士说:“我两个儿子恰恰好,一个帮我赚钱,一个帮我管钱,这样我的家业就会非常兴隆,所以还是不能给你,等我生第三个儿子再给你吧!”

后来生了老三,就是优波鞠多,他十二岁就去市场卖香,生意做得很好。有一天,商那和修就来找他,问他:“你平常在市场卖香的时候,是清净心还是不清净心呢?”因为优波鞠多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所以就问他:“什么叫做清净心?什么叫不清净心?”师父答:“清净心就是不与贪瞋痴相应,不清净心就是与贪瞋痴相应。”然后师父就教他系念的方法:“你在卖香的时候,左边准备一堆黑色的石子,右边准备一堆白色的石子,如果心里起恶念时,就把黑石子放到左前方,起善念时,就把白石子放到右前方。”他说:“好。”

结果第一天,黑石是白石的两倍,他吓一跳:“以前怎么都不知道?”可见修行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天,黑石与白石就一样多了,第三天黑石减少,白石增多,到了第七天,白石很多,黑石只有一两颗而已。师父就对他说:“你照着我的话这样修行很好。”于是就为他说苦集灭道的道理,他那时就证得初果了。

教弟子了解证果之一

优波鞠多有位弟子,证得初禅时他以为是证得初果,证二禅时他以为是二果,证三禅时以为是三果,证四禅时以为是四果,所以他把禅定当成果位了。(想一想,我们修行有时常常也对自己断烦恼有误解的情形。)

优波鞠多于是就用一个善巧方便来度化他。当他有一天出外远行时,优波鞠多就变化成一些商人,跟在他的后面,忽然间他又变化出一些盗贼,弟子一看到盗贼来追杀商人,就赶紧躲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结果发觉那些盗贼把商人们统统杀死了,他看了之后心里感到很恐怖,当他一产生恐怖感时,他就知道自己还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不会有恐怖心。当他产生恐怖感时,便知道自己尚未证得四果,不过他想:“不是阿罗汉,至少也还是三果,那也不错。”这时优波鞠多就变化成一位女子,对他说:“这条路很危险,您可不可以和我一起走?”他说:“佛规定比丘不可以单独和女人一起走。”女子说:“那么请您走在前面,我远远地跟在后面就好了,只要看到您我就比较安心了。”他说:“好吧!”可是,当两人在渡河时,女子被河水卷走了,他想:“要不要救她呢?根据戒律所说,如果是为了度众生,应该是可以救她的。”于是就去救她,当他一摸到她时,就产生细滑想,生起贪欲心,这时他想:“糟糕了!我知道我不是阿含那(三果)了!”不过他又想:“没有三果,至少也还是初果啊!”女子被他救上岸之后,就对他说:“您实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愿意以身相许。”因为她长得实在很美,于是他就动心了,说:“好啊!”这时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圣人,连入流(初果)都没有。因为那时他就捉着女人到丛林里,想要行淫欲事,结果一入丛林,看到那位女人原来是他师父,吓了一跳。后来师就将他带回僧团中忏悔。然后又为他说法,后来就得阿罗汉果。)(大50,c)

优波鞠多还有一个弟子也是将得四禅误认为是四果,这时优波鞠多就对他说:“我们常住最近道粮不够,你去帮我们化缘吧!”他说:“没问题。”他想自己是四果阿罗汉,福报很大,化缘是不成问题的。于是就到外地去化缘了,到了外地,遇到五百位居士在聚会,他就向他们化缘,那五百位居士一听他说他们常住道粮不够,需要供养,就说:“没问题!我们五百人合起来供养你们六天。”他一听,就想:“我怎么这么厉害!一下子就能劝化五百人供养六天”于是就起了慢心,但这时他就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不可能有慢心。(大50,c)

所以经上常说,要进入阿罗汉的最后一个阶段前“余慢未除”,很微细的我慢尚未断除。所以由慢心也可以知道自己不是阿罗汉。

优波鞠多另外有一位弟子也是以为自己证得阿罗汉了,而且他有神通,并善于乞雨。有一次,优波鞠多就使某个地方暂时不下雨,当地的人民们都十分苦恼,于是就去请教优波鞠多为他们想办法。优波鞠多说:“我有一位弟子很会乞雨,你们去找他帮忙吧!”于是大家就去找他乞雨,乞完雨之后,果然天降大雨,大家就给了他很多的供养,当他收到供养时,起我慢心:“我的师父都没有我厉害呢!”可是一起我慢心,他马上就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阿罗汉。

之二

证得初果之后再怎么不精进,最慢最慢七生就可以了生死。优波鞠多有一位弟子证得初果之后非常快乐,因为他想:“我从此以后可以放逸、不精进,因为最多七生就可以了生死了。”所以他就不再精进。优波鞠多为度化他,有一天就带他来到一个真陀罗村。“真陀罗”就是贱民村。当时印度的种族分得很清楚,贱民们都住在一起,担任挑粪、烧死尸的工作。他们不许到别的地方去,而且其它阶级的人也不会到他们这里来。因为烧死尸、挑粪都在那里,所以那里的环境卫生很差。当他们到了贱民村时,看到一个小孩全身长满了疥疮,因为很痒,就一直抓,抓到都流出血来。优波鞠多就对弟子说:“你知道吗?这个小孩子是初果呢!”弟子一听,很惊讶地问:“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优波鞠多说:“他过去在寺庙当维那,(古时寺庙里的维那与现在的维那不同,现在寺庙的维那只负责早晚课的唱念而已。而丛林的维那是管理整个道场中每个住众的举止。用学校的职事来讲,他算是训导主任,说法的上座好象教务主任,当家、典座好比总务主任。)在他们寺庙里有一位阿罗汉,全身长疥疮,做课时他就一直搔痒。维那看了觉得实在很不庄严,有一天,他实在是忍不住,就把他拉出去,说:“你不要待在我们这个道场好了,出去!出去!最好住到贱民村去跟他们一样。真是太脏了!一直搔痒。”这位阿罗汉就对他说:“你赶快去忏悔,因为你如此对待阿罗汉,会造很大的恶业的。”

因此,那位维那虽然证得初果,但是在七生中仍受此果报,生长在贱民村,全身得疥痒,不断地搔痒。

所以,优波鞠多就对他说:“你不要以为七生可以了生死,在这七生中,虽然不会堕恶道,可是生为怎样子的人就不敢说了。”人也有很多种类,可能生在非洲的伊索匹亚,或索玛利亚,那也是人,可是很苦啊!弟子回去之后,勤加用功,便证得阿罗汉。后来优波鞠多又为那位小孩子说法,小孩听完说法之后就证得三果,证得三果以后离解脱就近了。

教化弟子之因缘时节

优婆崛多有一位弟子很善于说法,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对说法感到身心俱疲,觉得过去所行皆是有漏道,不能了生死,于是要求优婆崛多教他无漏道,令他得解脱。优婆崛多观察他的因缘,知道如果他能再坚持下去,将会在说法中得道,于是就教他再去说法。他想,既然是师之教示,也就不得不接受老师的建议。他向师请教:“应该说什么法呢?”师答:“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后来他有一次在斋僧完毕为居士们说法时,在说法当中就证得阿罗汉果。

 另外有一位比丘很善于营事(负责办理大众僧之道粮),因为僧团里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道粮。目前台湾整个佛教界还好,道粮还不是很欠缺,在早期或者在大陆可能就不是如此了,三餐不继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僧团中最重要的事就是道粮。优波鞠多那位弟子很善于办这些事情,无论他到那间寺庙,大家都请他担任典座,他觉得十分疲累不堪,怀疑自己再这样下去怎么能修道?于是就向优婆崛多请教。优婆崛多观察他的因缘,知道他是可以修道的,但是就是久缺一些福报,只要再修一点福报,今生就可以证得无漏道。于是就教他再为大众僧营办半个月的道粮。因为他刚来这个道场,人地生疏,不知要找谁化缘,优波鞠多对他说:“你出去自然会有居士来护持的。”于是他就外出化缘了,后来果然遇到一群居士非常乐意愿意供养常住半个月的道粮,他们就来道场供斋。当斋僧结束,他在咒愿时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另外还有一位比丘很善于监督营造塔事僧房。无论他到什么地方去,大家都请他担任“工地主任”,他也是对这些事感到厌烦,就来到优波鞠多这儿,希望他能教授他禅法。可是优波鞠多仍然再教他去营造僧房。因为营造僧房一定得找人帮忙,他也是很容易就找到很多人来帮忙。有一次,当他在和居士一起用绳子丈量土地时,绳子还没放到地上,就证得了阿罗汉果。(大50,c)

所以善于教化众生的人,虽然是教众生再做同样的事情,可是在因缘时节上自有运用巧妙之处。

尊者一生度人无数,他每次若将一对夫妻都度化成阿罗汉,就会把一根小木棍折断扔在一间房屋里面,当他圆寂之后,人们发现那间小屋里已经堆满了木棍。尊者荼毗时,人们就把屋里的小木棍拿出来作柴火,以此纪念尊者伟大的度生事业,他无愧于佛陀所受记的“无相好佛”。

丁五、提迦多尊者

多登坛得初果,三羯磨得四果,法付弥遮迦。

《佛祖统纪》卷第五:五祖提迦多尊者。摩突罗国人。初鞠多化缘将毕。往至其父长者家。问言。大圣何以独行。鞠多答曰。我出家人无有给侍。若有人者当见垂惠。长者答言。若后生子必相奉给。后生男名提迦多。善学经论。往从索之。将至僧坊度令出家。年满二十为受具戒。初日断见谛结得须陀洹。第一羯磨。薄淫怒痴获斯陀含。第二羯磨。欲界结尽得阿那含第三羯磨。顿断三界烦恼。建立梵行成阿罗汉。三明远照六通具足。游步隐显自在无碍。鞠多告曰。我涅盘时至。以此法宝持用付汝。汝当流布。后提迦多化度世间。于中印度而取涅盘。天人悲感。收取舍利起塔于班茶山中(付法藏经)

世友菩萨(婆须蜜尊者)

(公元前一世纪)

七祖婆须蜜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与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盘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岁也。

公元一世纪时,有一个名叫贵霜的翕候(将军),建立贵霜王朝,控制了西北印度。其第三代迦腻色迦王,雄才大略,效法阿育王,大兴佛教,定都在健陀罗。王曾一日,请僧入宫供养,因而问道,时各部僧,说各不同。王甚怪异,乃请问胁尊者,谓诸部中,何部立说最善?尊者推崇有部,迦王遂发起结集有部三藏。他选择了林目幽邃的迦湿弥罗,作为结集地点,召集五百大阿罗汉,推世友为上首,详审三藏,裁正异说。初造十万颂,解释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次造十万颂,解释毗奈耶藏;后造十万颂,解释阿毗达磨藏,即今《大毗婆沙论》是也。是为第四次结集。

丁六、弥遮迦尊者

迦付佛驮难提。

《佛祖统纪》卷第五: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八千仙人导首。多闻博达有大辩才。往见提迦多曰。我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教授仙法。师遇大善知识修习佛道。自此殊途已经六劫。彼仙记曰。汝后六劫当遇同学获证圣果。今日得遇非宿缘耶。提迦多。即为说法得证无漏。仙众不信。提迦多为现神变。众方信服俱得道果。提迦多。临欲入灭以法付嘱。而告之曰。佛以正法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汝宜当流布。弥遮迦受教宣流正法。于诸众生开涅盘道。化缘已毕遂入涅盘。众取舍利起塔供养(付法藏经)

之前的课:

摩诃止观-通讲01摩诃止观-通讲02摩诃止观-通讲03摩诃止观-通讲04

摩诃止观-通讲05摩诃止观-通讲06摩诃止观-通讲07摩诃止观-通讲08

如手机播放声音太小,可用链接在电脑播放。

欢喜点赞

随喜转发

随喜及登记操作指引:

一、请先扫以下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