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

西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极具社会意义的现代成长剧,讨论了当代社会下原生家庭的问题,探讨了家的意义。

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人,一定可以。后面这种,倒也有一种明显的方法,将爱情转化为亲情。除此之外,《以家人之名》也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方法,一个家,两个爸爸,三个孩子。

三兄妹都是经受过原生家庭创伤的孩子。

李尖尖是彻底失去了母亲,凌霄是早期受母亲精神伤害而后被母舍弃的孩子,贺子秋则是被走投无路的母亲丢下而后被李爸收养的孩子。

这里说的都是母亲,其实父亲都有责任。大哥凌霄的父亲凌爸长期忙于事业,早出晚归,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小哥子秋的父亲则是一个彻底的暴发户形象,直到孩子18岁的时候才见子秋第一面,而这一面竟是为了买回儿子传宗接代。尖尖的爸爸则没有听取医生的建议......

说回李尖尖,她是幸运的,但也是很不幸的。她起码还有一个疼爱她的绝世好爸爸,在李爸身上她可以贪婪地获得她想要的爱,甚至可能是母亲那部分缺失的爱。但是正如刚刚说的,李尖尖永久地缺失了母爱,它无法从父亲身上完全获得,怎么尝试都无法取代。所以,成年前的李尖尖一直没有性别意识,才会出现李家有女初长成的连环名场面。

尴尬午饭的背后,反映了母亲角色的缺失,所以李爸最后厚着脸皮也要找街坊帮忙,这一幕是不可缺少的。这种影响也作用着李尖尖的爱情观,她没能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也没能区分爱情和亲情。与哥哥们的不一样,这种创伤不痛但仍具有杀伤力。李尖尖是在天真懵懂的童年失去妈妈的,所以她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失去母亲的痛苦,对李尖尖的心理创伤也就不像二位哥哥那样烙印在心里。可是,天真是不能为这种创伤辩护的。后面,哥哥们的离开让李尖尖真实地感受到亲人离开的痛苦,也让李尖尖逐渐成长了。有人说,哥哥们的离开,实则是将李尖尖失去妈妈的痛苦从6岁延迟到16岁执行,6岁还不具备感受痛苦的能力,而16岁势必是深刻的,该承受的痛苦,是无法逃避的,接受痛苦,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成长。

继续说与原生家庭创伤有关的震撼与触动。

还记得陈婷拖着行李箱远走高飞那幕,遇见了放学回家的凌霄尖尖。凌霄知道,妈妈不要他了。李尖尖仍天真地问,“你是不要凌霄了吗?不要的话就给我了”。这里的尖尖当然还不能理解这一幕,可是尖尖没心没肺的话,还有她围绕着凌霄转,天真地欢呼自己收获了哥哥的场景,将那刻的痛苦放大了百倍千倍。当童乐与人间痛苦交织映衬,只会让人间痛苦更加突出,让人记忆深刻。那一刻,凌霄的心也挨上了沉重的一刀,影响深远的一刀。

陈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陈婷也经受过创伤,失去女儿的创伤。那是意外,所以没人怪她,可是她需要得到自己的原谅,但是她没有走出来,反而接着伤害了她又一个亲爱的孩子,一个原本阳光开朗的孩子。

还记得小贺子秋被他妈妈丢下,追着离去的妈妈高喊的一幕,也让人无比的心疼。脏兮兮的脸蛋,渴望的眼神,带着憧憬的呼喊,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无比可怜的贺子秋。“妈妈,你要早点回来接我”,可是,下次相见竟是十几年后。就算是十几年,贺子秋依然时不时看着妈妈的梳妆镜,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何他总是被抛弃。每每贺子秋疑惑,为什么都不要我了,为何我总是被抛弃,我都能体会他的心酸与苦楚。

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不重要,它不能挽回,也不能撤销,只是,这些问题就是孩子的心结,他是需要一个答案的。

大人犯下的错,痛苦却总由孩子来承担。这些孩子们承受的原生家庭创伤一点都不比大人少,可是大人还没小孩勇敢,有的大人选择逃避,而孩子却一直在寻找答案。

还记得尖尖和哥哥们在天台看流星的一幕,我被深深地撼动了。李尖尖对着流星高兴地招手,呼喊“妈妈,我在这里,看见我了吗?”先前,哥哥们还在讨论寻找妈妈,可是李尖尖是彻底找不到了啊,她的妈妈早已化作星星。我不知道该怎么分析尖尖,可是我很理解她,也敬佩她。即使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她还是那样的开朗乐观,看不到一点创伤的疤痕。可是我的心为什么还是那么痛呢?大概就如之前说,天真与乐观是不能为这种创伤辩护的。不过,她的治愈能量来自哪呢?

大哥和小哥在李家是不一样的。大哥是邻居家的哥哥,托管在李家,凌爸会定时支付伙食费。小哥则是寄养,家用全靠李爸,所以从小懂事的子秋无限宠着尖尖,不敢得罪,总是抢着干活,生怕被逐出家门再受曾经的创伤。他努力地表现着,表现得格外心疼,可是他从不抱怨。也正是这种情况,小哥可以和李爸无话不说,更像一家人,而大哥原生家庭的事,李爸想管也管不了,往往一家人尽说两家话。凌霄有亲爸,李爸一外人,实难插手,即便心疼,也只能向凌爸撒气,让他多关心自己的儿子,奈何只是个给钱的撒手掌柜,所以陈婷嫁予的痛苦,凌霄往往是一个人扛着。

两个哥哥在尖尖心中的定位也受这种区别影响。子秋是在尖尖家,他们的关系可以亲密到给家人洗衣服,兄妹随时随地地打闹,妹妹随时随地地甩锅。子秋完全就像尖尖家里的长子,比天下亲哥哥还要称职的哥哥。凌霄住尖尖家楼上,那里还住着他的亲生父亲,那个供他吃供他住的人。就像尖尖说的,他们是两个单亲家庭搭伙过日子,他们努力地过得像一家人一样。最像一家人的样子,大概是五个人在饭桌上的时候了。但是楼道的隔阂依然客观地存在着,在楼道的一侧亲父子俩可能在讨论着外婆(陈婷生母)的事,而在楼道的另一侧,子秋可能正和尖尖在被窝里吃辣条。楼道的隔阂,虽不怎么隔音,但仍悄然区分着哥哥的定位。

还记得陈婷女性三代突然出现在海潮面馆时,没有一个人是自愿写着欢迎的。而凌霄则是默默处理着她们的纠缠,也默默聆听着邻里的评议。李爸心疼着,眼看着尖尖和子秋被凌霄影响着,可是他什么也不能做,除了向凌爸抱怨。那里,我终于看到了陈婷某些性格的来源,她是真想把这些品性传承下去吗?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啊。李爸敢怒却不敢言,毕竟那可是凌霄的生母啊,他一外人又能做什么呢。满满的关心,却满满的无奈。原生家庭与重组家庭形成鲜明对比,哪边是利用着亲情,哪边是真心地爱护,一清二楚。可是,为什么重组家庭在原生家庭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呢?只因后者留着相同的血液吗?

还记得子秋生日一幕,子秋二姨彻底激怒了李爸,因为她总是向子秋灌输着好好表现否则就会被抛弃的思想。李爸借酒爆发,怒斥凌爸对凌霄的不管不顾,也指责二姨否定了李爸与子秋之间的父子情。他说,“我本来觉得老天对我特别好,给了我这么好的孩子,我特珍惜啊,我从这么点喂养大了。我捧在手心上,我不舍得打,我不舍得骂他,可有些人她非得提醒我,说我不是亲爹,那他们亲人在哪啊。”这是压抑许久的爆发,李爸对两个儿子浓厚的感情就这样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远远胜过那些原生家庭里的血缘亲情。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人,一定可以。这一刻,我相信了。

说说兄妹情,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兄妹情。世界欠我一个哥哥,也欠我一个李尖尖。

小时候,大哥负责管妹妹,监督着学习,控制着零食。小哥无限宠着尖尖,带她去网吧,陪她吃辣条。在大哥再次被原生家庭撕开伤疤的时候,尖尖会在事后端起热腾腾的面条到凌霄房间。

在心事重重的小哥被落下的时候,尖尖会主动向子秋伸出小手,拉上一把。为什么哥哥们如此团宠李尖尖?因为李尖尖总能在哥哥最黑暗的时候带来温暖,她总能洞察到哥哥情绪的变化,然后用爱治愈着他们。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能鼓励需要解决问题的人,让他们勇敢积极地面对。

长大后,大哥做了牙医,小哥开了甜品店,尖尖做了木雕师。三兄妹选择的事业不是独立的。李尖尖喜欢甜食,所以小哥选择了甜品师,他希望开一家李尖尖喜欢的甜品店,里面摆满尖尖最喜欢的蛋糕。吃甜食的李尖尖经常蛀牙,李尖尖怕拔牙,所以大哥选择了牙医,做起了尖尖的首席牙龈护理官。李尖尖选择木雕,那是因为她从小就喜欢木雕,是凌霄挖掘了尖尖的喜好,给尖尖的未来开多了一条路。他们一个个都总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那些不曾抛弃他们的人,真心相待的家人。

?在尖尖的青春里,哥哥就是她的全世界,在哥哥的心底里,尖尖就是他的白月光。

以家三兄妹都在原生家庭里受过创伤,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他们在重组家庭里接受治愈,爱的治愈,亲情的治愈,那里有从不抛弃他们的家人。他们彼此扶持,相互治愈,逐渐成长,活出美好的让人羡慕的模样。

但是,前面说过,重组家庭在原生家庭面前往往是无力的,以家三兄妹没有相同的血液,他们无法逃避的,是基于血缘的亲情的绑架和时间的冲洗。

瘫痪的陈婷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母亲。曾经婆家人抛弃了凌霄,而现在在她们需要的时候,才想起了这个刚刚成年的孩子。凭什么要照顾她?因为那是你妈啊。这句话单独看来是多么的正确,无法批判。可是,从那以后,凌霄迎来了长达九年的阴天。他活在陈婷的疯癫中,活在惊慌里。陈婷剪碎了他三兄妹所有的照片,丢掉了所有与李家有关的纪念,她想永远把凌霄禁锢在新加坡。凌霄活得很压抑,抑郁得无法入睡。他说他从不相信神灵,因为从没见过神迹出现。有那么一刻,他以为天终于晴了,可是暴风雨接踵而至。凌霄的精神接受着无法想象的折磨,来自原生家庭的摧残。

凌霄,他在远方,还在光芒的中央,那么耀眼那么完整,可是在不知道的地方,他被打碎过,更不知道,他在深夜里,是怎样的痛过,又是怎么将自己一片片的找回来,拼成完整的耀眼的样子,当你悄悄走近,却终于看见他满身的裂痕。

千言万语,我只想说,愿世界没有陈婷。

赵华光倒是比陈婷谦逊一点。朴素的家庭终究敌不过有钱人的把戏,贺子秋终究选择了离开,接受赵华光的资助,出国留学。只是,除去开头的两年,贺子秋全靠打工支撑着自己的经济,赵断了他的经济,子秋过得很苦。

李尖尖的九年里,两个闺蜜代替了哥哥的位置,照顾着李尖尖。九年,她与哥哥们的情感也悄悄地变化着。她无数次想念过,想念假期与哥哥见上一面,但也只停留于想念。一次次想念,却也是一次次的失望,最后连想念也消失了。

想用尖尖有力的旁白概括。

“年纪小的时候,从没想过分别。总觉得时间很慢很慢,总在发愁,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可时间,在上课走神的白纸上,在片刻的喜悦里,失落或是眼泪里,在任何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牵着我们走。它沉默着,却一刻不停。一年,转眼又一年,那么的相似,平淡,毫无波澜,却又悄悄的改变着。上了大学后,我才明白,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是骗小孩的话。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分离才是人生的常态。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有新的土地,新的朋友,也会有新的梦想。而渐渐地,我们也因为分离,变得无论多关心对方,也变得陌生。我们人类好像一直被夹在时间的缝隙里,片刻的偷生。

我们常常在追的梦,闪闪发光,遥不可及,是星辰,是彩虹,是露珠滚动在清晨的白玫瑰上,他们在生活的那一头,而生活的这一头,是成年人为了生存的迫不得已,无可奈何,是粮食,是空气,是夜里默默流过的眼泪。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奔波忙碌着,我们像所有的关系一样,渐渐地消失在彼此流逝的时间里,连想念都消失了,只剩下年少时美好的记忆,和节日时不会缺席的祝福。我们像三个小小的星球,短暂地相遇,又沿着各自的轨道继续航行着。我明白了,回来的人,是一定会回来的,而不回来的人,也不必等。在时间的缝隙里,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漫长到仿佛没有尽头的路,已经走了很远了。”

九年,尖尖长大了,她的哥哥不再是她的全世界,她有她热爱的事业,她有疼她的闺蜜,不至于富贵无忧,但至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寒酸的是,尖尖从来没有在工作室和同事提起过她的两个哥哥,曾经那么重要的两个家人,变成了口中的两个亲戚。是时间,它可以冲淡一切感情,而感情是需要用时间去经营的。

九年后,哥哥们的突然出现,打破了李尖尖习以为常的生活。哥哥们的回来是必然的,这里有他们温暖的家和等待着的家人。可是,当他们再像以前那样照顾李尖尖时,却隔着一道墙,一道由时间和空间筑起的墙。所幸,他们藏在心底里的爱推倒了这筑墙,三兄妹和好如初。虽然,长大后的相处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依然真心相待,三兄妹逐渐互相依赖,一起直面原生家庭的伤疤,拔掉心里那根陈旧的刺,与过去、与原生家庭和解,真正治愈内心的伤。

在说治愈前,一定要提李尖尖角色的高光时刻。尖尖和子秋在卫生间一起给流浪狗洗澡的一幕,深刻地剖析了家的主题,也分析了三兄妹间那九年产生的隔阂。李尖尖说,我一直觉得,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人,一定可以。结婚只是暂时的成为家人,一旦不再珍惜和爱护,那还不得离婚。就像贺梅和赵华光,还有凌爸和陈婷阿姨,他们不就是陌生人了吗?如果仗着是家人就随意怠慢的话,那再坚韧的感情也会变得脆弱。就像风筝一样,你把它放出去了,不管不顾的,任由它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那总有一天它的线都会断掉。哥哥走的那几年,我们不就差一点就断了吗?问题出在哪?不是因为哥哥俩没回来。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告诉对方,而这个真实的部分,除了人生的快乐,还有人生的痛苦。如果没有痛苦做比较,那快乐就会毫无意义。

最好的答案就在剧里。李尖尖的人生哲学就是她自带的治愈能量,治愈着自己,也治愈着两个哥哥,还有她身边的人和观众。为何她总能莫名其妙的乐观?因为她活得明白通透,永远清澈明朗。也希望,李尖尖能够治愈成就她的演员,谭松韵,那个八九月在原告席上哽咽过的女孩。

继续说治愈。

贺子秋终于见到了贺梅,目的简单,为了打开心结,解下为何被抛弃的疑惑。贺梅倒是选择逃避,不愿插足子秋在李家的生活,隐藏着对子秋的爱,在见面时表现得毫无悔意,好让子秋放下与忘记。

时隔十几年的一次见面,子秋放下了梳妆镜,也放下了多年的执念。是失望,是自以为的自作多情,一次见面就深深地伤害了两人的心。回到兄妹旁的子秋,即使强装平静,也逃不过兄妹敏感的察觉。

尖尖就像小时候那样,带着甜甜的巧克力,守在床边,温暖、治愈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灵,陪子秋度过了那至暗的夜晚。这一幕,温暖治愈人心。(我觉得文章后面会一直重复这句结尾)

贺子秋自尊心很强,在国外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求过赵华光要钱,可在咖啡店周转困难的时候,贺梅给赵的一通电话,子秋银行卡暴涨的余额,彻底激怒了子秋。那一刻,子秋的自尊心彻底崩塌了,因为他说,他最不需要别人的可怜。漆黑的夜晚,子秋在贺梅美容院门外瘫坐着,赶来的尖尖为他拍去脚丫的灰尘,为他穿上掉落的拖鞋。那一刻,子秋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牢牢地拥抱尖尖。松开后,尖尖也紧紧握住子秋的手,给足了温暖。这一幕,兄妹情,亲情溢满了屏幕,温暖治愈人心。

子秋在贺梅面前彻底爆发,这是他的炸裂时刻。他对贺梅说,“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了,为什么要参与进来我的事。我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求过赵华光。我那么那么努力,我就是为了不去求赵华光。你当年抛弃我,我不恨你。赵华光抛弃我,我也不恨他。我只是觉得,我特别特别丢脸,为什么每一次被抛弃的都是我?是我有什么问题吗?我一直想,却一直想不明白。我只是觉得我不能就这么回来。凭什么每一次我灰溜溜的需要回到一个家的时候,都是李尖尖和李爸在收留我。所以我必须得赚钱啊,我得赚钱回来啊。我要开一个李尖尖最喜欢的咖啡店,橱窗里面摆满她最喜欢的所有的甜品,她想吃多少吃多少,怎么吃都吃不完。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过得很好。我不需要可怜,我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我要拼命地赚钱,我要对李爸好,我要对李尖尖好。因为我要赚钱,把我所有最好的那些东西,给从来不曾抛弃我的人。”这是最真实的贺子秋,为贺子秋流泪,为李家值得。(后面,尖尖给子秋送了幅画,一家人整整齐齐在餐桌上的场景,也很暖)父子情,兄妹情,亲情流露于言语,撼动人心。

凌霄的噩梦是陈婷,陈婷来了,他的噩梦就来了,起码在和解之前都是这样。正值尖尖和凌霄热恋时,噩梦来了。李尖尖还是像小时候那样,象征性地征求陪凌霄睡觉的同意。“哥说可以”是必然的。李尖尖就这样陪伴凌霄度过了本是噩梦却是踏实的夜晚。而后,李尖尖成为了凌霄反抗陈婷的最大动力,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光,无论如何都要守卫的光。

说说李尖尖的爱情。

前面说过,由于缺乏母爱,这种影响作用着李尖尖的爱情观,她没能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也没能区分爱情和亲情。

她把和燃的友情当作爱情,结果就是挂着爱情的旗帜做着朋友该做的事,擦不出爱情的火花。李尖尖不是傻白甜,她只是从未明白什么才是爱情。这是伤,原生家庭的伤。李尖尖真正的爱情,早就发生。凌霄和尖尖的爱情故事,适合用歌词来描绘。

那年吹过的风,承载着许多一起聊过的美梦。两个人的定位,绕过了太久,学不好另一种牵手。从没曾想过的人,明明那么靠近了,却想更靠近的以后,也不会说什么天长地久,一定会在左右。像一阵微风,轻轻诉说着的微风。才明白,原来那些渺小的日子是爱,就这样淡淡的,只要你在,不需承诺。才明白,那些渺小的日子是爱,就藏在琐碎的瞬间,在缝隙的温暖里。原来我比想象的还要喜欢,围绕在我身边的窝心的一切,原来这都是爱。(摘自歌曲《Likeabreeze》谭松韵)

凌霄和尖尖的爱情,是青梅竹马的爱情,是绝对的两情相悦。小时候尖尖见凌霄时那放光的眼神,小尖尖锲而不舍送去的零食,尖尖从小对贺子秋的双标,尖尖凌霄的树懒抱,长大后尖尖盼着凌霄二次回国时游离的眼神,还有尖尖不经意创作的凌霄画像,都在行动上表明了尖尖的态度。凌霄自不必说。

贺子秋与尖尖是再单纯不过的兄妹。贺子秋向李尖尖表白,本质是寻求法律上家庭关系认可。李尖尖道,“在法律上,我们可能不在一个户口本上。但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户口本,上面有我们对方的名字。”贺子秋至始至终都是尖尖心中的24k好哥哥。

三兄妹后续的关系发展,为社会指出了重组家庭非血缘孩子的两种可能走向。

说说凌霄的心理疾病。

凌霄的心理疾病始于凌云,发展于陈婷,平定于尖尖。原生家庭里的一次意外,让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变得沉默寡言。在新的重组家庭里,这个男孩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在后面的路上,男孩回到了原生家庭的黑暗生活,只为寻求那次意外的宽容,可是天再也没有晴过。后来,这个男孩幸运地逃回了温暖的重组家庭,再次遇见了他的光。是尖尖,为他滴血的心疗伤,支撑着男孩勇敢地与原生家庭抗争。某个雨夜,他爆发了,他向陈婷表达了他最大的不满。看着远方的电闪雷鸣,他问,“爸,我已经好久没有梦到凌云了,她是不是原谅我了,我的罪是不是已经赎完了?”这是一次释怀,与陈婷的抗争在那一刻终于胜利了。

凌霄是三兄妹里受原生家庭摧残最严重的孩子,观众有足够的可怜,但仍缺乏深入的理解。有人说,凌霄的问题可能早已涉及医学范畴,所以凌霄心理问题不好评议。但是,对于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他们的精神情况值得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