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养生三分钟带你了解拔罐

入夏后,气温上升,天气闷热,很多人为了贪凉早已开始吹空调,吃冷饮和冰镇水果解暑,殊不知,这些让人获得短暂凉爽感觉的行为会让我们体内的湿气加重,以致头昏脑重、四肢乏力、长痘、头发、脸爱出油等症状。

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用拔罐来除湿,可是作为普通民众,你知道怎么拔罐吗?身上那些颜色不一的罐印是什么意思呢?拔罐后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科普一下“拔罐法”吧!

拔罐法

请输入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结核、风湿病等内科病证。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外科、内科等都有它的适应症,并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因此,拔罐法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01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

02

拔罐的手法及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四种手法: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

闪罐

请输入

步骤?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随后立即起开。?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闪罐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是四种手法中刺激性最小的一种。

走罐

请输入

步骤?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在需要拔罐的皮肤表面涂上一些润滑的药物或液体。润滑的药物根据所需的治疗效果不同,会选用不同的药物。此次图片中使用的是紫草油,具有活血的功效。

?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手握罐体,循着经络来回拉动。走罐之后如果身体有问题会在走罐的部位留下成片的痧痕,如果没问题一般就是罐印,很快就会褪去。

留罐

请输入

步骤

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并用棉球将皮肤表面擦干净。

刺络拔罐

请输入

步骤?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皮肤局部点刺。

?留罐。

?起罐,用棉花球将涌出的血擦干净。

03

罐印辩证

拔罐后会在身上留下罐印,这些罐印都代表有哪些健康问题?我们一起来“罐印辨证”。

罐斑皮色无变化,触之不温,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表明患者供血不足、积寒、血淤症

罐斑鲜红而颜或出现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热毒症、体质阴虚、火旺

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表明患者有风症

罐斑显水汽、水泡或水肿,表明患者湿盛、寒凉或受寒潮湿而致病

罐斑呈血红或黑红色水泡,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拔罐时吸拔之后,没有罐印或有罐印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说明身体亚健康程度较轻。

如果过了几天还不见消退,表示病症已经很久了,需要多注意治疗和保养。病情好转,罐印也会随之变浅,预示病情好转。

04

案例分享

患者:关某年龄:52职业:退休

既往史:13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主诉:全身关节肌肉疼痛1周

入院时症状: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双手麻木,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苔黄,脉沉虚而缓。

诊断:痹症(气血两虚)

治则:益气养血,舒经活络

治疗方法:拔罐

取穴:脾经、膀胱经,配合局部腧穴

一个疗程后:患者诉全身酸痛感有所缓解

两个疗程后:患者诉双手麻木症状明显改善

三个疗程后:患者诉已无自汗的症状

四个疗程后:全身酸痛症状明显缓解

六个疗程后:基本无不适,进入保健期

05

拔罐禁忌、注意事项

拔罐的禁忌症

请输入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注意事项

请输入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牽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

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9、拔罐结束两小时内不能冲凉,喝冷饮,两小时后冲凉要用热水。

10、拔罐过程中不可开空调,风扇,避免空气对流。

11、过饱过饿过喝不可刮,饭后一小时拔罐。

拔罐,胜过吃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