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山海经与气候变迁

导读

初读《山海经》,很容易便被书中陌生新奇的地理风物吸引,一座座陌生神秘的山川,各种外形怪异的猛兽,还有许多难辨真假的神话传说。除了这些之外,书中还记载着许多植物的名字。这些植物有些在今天能找到印证,有些已经踪迹难寻。但在经书所记的蛛丝马迹中,我们能却能发现这些植物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气候变迁。

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气候变迁的意义有所不同。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震旦纪大冰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这三次大冰期发生的时间并不普通。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前寒武纪的末期。当震旦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寒武纪,而自寒武纪开始,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生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震旦纪大冰期的结束,迎来了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空前繁盛,以及后期脊椎动物、两栖类的发展,蕨类植物繁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大片广袤的森林。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发生在古生代的末期。在古生代的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这一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否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的出现有关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中,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而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数千万年的寒冷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气候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冰期的来临就会令所有生物的生活难以为继吗?实际上并不是,冰期来临时,全球不同地区的受影响程度并不相同,气温的变化幅度也不至于令所有生物无法存活。

“二叠纪大灭绝事件”导致81%海洋生物消失

第四纪大冰期分为若干个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是间冰期,冰期来临时,气候变冷,陆地上冰川覆盖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许多大陆架出露水面,成为大陆间人和动物来往的通道,而间冰期来临时,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又会把这些通道淹没。从《山海经》的年代至今,所演示的地理现象的地理过程,跨越时间范围不过数千年,从先人写书到今人读书,所经历的气候变化都发生在比第四纪大冰期小得多的时间尺度里,与整个地球的演化历史相比更是一粒微尘。在这本古籍中了解气候变迁,可以称之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四纪大冰期

在研究以数千年为时间尺度的气候变迁时,我们常常把某种植物的分布位置作为研究气温、降水变化的标尺。在《西次一经》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意思是说,符禺山往西六十里,是石脆山。山上草木繁茂,树大多是棕树和楠木树,而草大多是条草,但和符禺山的条草不同,这里的条草形状与韭菜相似,但是开白色的花朵,结黑色的果实,人吃了这种果实就可以治愈疥疮。

山海经里的可食用草本植物,确实不多

在西周时期考证的《山海经》路线图中,石脆山是一座位于秦岭的山峰。而书中提到的石脆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棕树,据考证为今天的棕榈树。棕榈树,是亚热带常绿木本。我们对棕榈树的了解,大多是因为它的树皮可以用来编织各种日常用具。根据书中的记载,棕榈树的出现在了秦岭附近,但今天,棕榈树分布的北界已经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可见在《西次一经》写成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更加湿热,在渭河以南的秦岭一带,可以生长棕榈树。

棕榈树

事实上,气候的变化对自然界的生物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中的气温、降水要素会影响到可生存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来分析和推测地理环境的变化。

《山海经》中记载的植物数不胜数,在它们的身上,还有更多指的探寻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end

供稿:曹瑞迪

地理学习1号套餐

海宁中学地理组热力推荐

查看商品可阅读原文,扫码可直接购买套餐!

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吧~~~









































百癜风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