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图片来源于灵山寺
NO.
.8.12七月十二?周一
愿人人都拥有智慧人生
在杂经中有云:
尔时,世尊夜后分时,闻野狐鸣。是夜过已,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于夜后分,闻野狐鸣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彼野狐者,疥疮所困,是故鸣唤。若能有人为彼野狐治疥疮者,野狐必当知恩报恩。而今有一愚痴之人,无有知恩报恩。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
这时,世尊于后夜时分听到了野狐的鸣叫。夜晚过后,世尊于大众前铺座而坐,告诉众比丘们:你们昨晚后夜时分有否听到野狐的嚎叫声呢?大众比丘们回答世尊:有听到,世尊!
世尊告诉大众比丘们:那只野狐就是被疥疮所苦,所以才嚎叫。如果有人能为那只野狐治疗疥疮的话,那只野狐一定会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却有一位愚痴人,不知道知恩报恩。所以,众比丘!你们应当这样修习:要知恩报恩。如有小恩尚应报答,始终不敢忘记,何况是见法解脱的大恩呢?
经中以野狐作譬,说明当知恩报恩。对于在佛法修学上的行人,不应该以盗法的心态进入佛门修学,佛法的修学需要有世尊这样的善知识指引。对于指导解脱轮回苦迫的导师,行人需要有知恩报恩的态度,如此才能更好的亲近善知识,完成四预流支中的多闻熏习;并以此知恩报恩的精进,以法来供养善知识的慈悲接引。虽有四事的供养与奉事,然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以自修的解脱来报答世尊的开示之情,这才是行人最该致力的地方。
——采编自罗邦聪导师著
《缘起的止息》之五蕴六处的无我
本文标题由一抹深绿编写添加
去年今日
为什么修学佛法多年却没有成效?
《五蕴六处的无我》有价结缘中
有需要者请在后台留言
想了解佛法走近佛法的人
请加入网络有声课堂『竹林精舍』学习
荔枝微课网络课堂
竹林精舍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