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略的虫虫危机谈虫咬禽螨B

春夏秋季,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小虫子多,不论在家还是出去玩,都无法避免被蚊虫叮咬,那究竟是些什么虫子呢?

大家普遍都很好奇的问题,却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医师的困难为,光由疹子外观来判定是什么虫咬并不容易!

其一,很多不同的虫咬,可能都引起相同的皮肤虫咬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特异性。

其二,即使是相同种类的虫咬,却可能在不同人身上,或是在同一个人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病灶跟免疫反应。

不过有些虫咬反应,可能有其特殊的型态可以判断,以下就介绍一些大家可能有听过,也可能从来没有听过的虫虫与其虫咬型态。

一、禽螨:

1.什么是禽螨?

为野鸟与家禽的体外寄生虫,主要以吸食鸟血为生,但它们也可以叮咬人类皮肤、吸食人血,进而产生搔痒难耐的皮肤红疹。

禽螨大小肉眼勉强可见。

2.症状与特色?

禽螨常于衣裤边缘吸血,如内衣、内裤、胸罩的边缘。

也容易于腋窝、脖子、胸前和肩膀等处发现其虫咬痕迹。

春夏时节活跃,晚上活动力也较强,病人往往在睡觉时被叮咬,皮肤常呈现成群的红色丘疹,特征很类似跳蚤叮咬的疹子。

3.我家又没有养鸟,哪来的虫子呢?!

只要工作或居住地方的周遭有鸟类,就需要怀疑禽螨这个原因。家中虽然没有养鸟,但是周遭的环境如有鸟类,也是可能的来源。例如:阳台有鸽子停留?是否有鸟类栖息或筑巢于建筑物的屋顶上、屋檐下、窗台、或是窗型冷气?禽螨是可以从屋外沿着缝隙而入的。

4.如何处理与治疗?

消灭禽螨,一定要驱离住家或工作区域旁的鸟类,否则禽螨还是有办法乘隙而入。

不要在有鸟的地方晒棉被与晾衣服,也可能带入家里。至于皮肤虫咬症状,还是得透过皮肤科医师给予药物治疗。

二、Bedbug

1.什么是Bedbug?

是一种臭虫,喜欢在晚上出没,吸血维生。常出没在人类睡觉的周边环境中,如床单、床罩、枕头、床垫、床边贴墙的缝隙等。

2.叮咬特色:

臭虫一天只叮咬一次,但是一次需要咬三个包,产生红色的丘疹或凸起。呈现线型分布、或三角形分布的叮咬痕迹。刚叮咬时没特别感觉,大概数天后才开始觉得红痒,一般可能会痒一至两周。

如怀疑Bedbug叮咬,可注意床单有无小小出血点。

3.如何处理与治疗?

除了皮肤疹子用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之外,也可以在地板缝隙、老旧家具等处使用杀虫剂,减少臭虫的孳生。

三、跳蚤:

1.关于跳蚤:

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如果居家或工作环境有动物出没,常伴随跳蚤的出现。常见如地毯、寝具、花园。或是室外的草丛、木头堆、仓库四周等阴凉处

2.叮咬特色:

跳蚤吸血时,大都是一次咬好几个包,当疹子以两、三包为一组,排列成一直线或三角形,或成群出现。跳蚤由地面往上跳叮人,由于跳的高度大都见于膝盖以下,尤常出现于脚踝附近。

但人如果于坐、蹲、躺时被跳蚤叮到,可能就出现于身体其他位置。喜欢停在衣服或袜子的边缘吸血。

3.如何处理与治疗?

病灶通常非常的痒,同样需要仰赖口服及外用药膏治疗。

环境则需除虫,否则仍然会一再发生。

四、隐翅虫

1.什么是隐翅虫?

以其非常小而不明显的一对翅而得名,翅虽小但却是能飞的。

隐翅虫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体型小,可轻易穿过家庭门窗或纱窗,很容易潜入住家,特别在炎热夏季下雨后。户外的夏夜,在公园及野外活动的民众也都是高危险群。

2.皮肤病灶特色:

关于隐翅虫相关的皮肤病灶,并不是被其叮咬或吸血所造成的。

而是皮肤接触他的体液所造成的强酸灼伤,会产生灼热刺痛的水泡、红斑、脓疱及溃烂。通常都在外露皮肤部位,如脸部、颈部或四肢。

如有妥善照顾,约一周内可以痊愈,但有可能产生局部色素沉淀。

3.如何处理与治疗?

最重要的:看到隐翅虫不要用手打死!以免接触到大量虫液。应该将其轻轻吹走或拨掉。

若已经产生灼伤病灶,则立刻以大量的清水冲洗以及冰敷,接着就医治疗。避免产生后续细菌感染等并发症。

五、疥疮

1.什么是疥疮?

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皮肤疾病,是非常古老以前就知道的人类传染性疾病。

因为其高度传染性,也可以说是皮肤科最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

2.皮肤病灶特色:

当皮肤有红疹,痒且夜间加剧,家人也有同样情形,就需要高度怀疑。

一旦经由皮肤科医师找到虫穴道或是虫体,就可以确定诊断。特别在指缝/脚缝,腋下,乳晕,肚挤,脚踝附近发现。

然而有时虫穴道真的很难发觉,因为患者会有强烈的过敏反应,产生全身散布的红疹,严重搔抓,皮肤状况常惨不忍赌,和全身性湿疹很难区分。

红疹一般不会侵犯头部和脸部,但如果是婴幼儿或者是免疫低下患者例外。

有时可在生殖器,屁股,鼠溪,腋下,会发现遍布许多红色至褐色的极痒结节,称之为疥疮结节(Nodularscabies),也是常见的辅助诊断依据。

另外常常忽略的地方,就是指甲!因为搔抓,虫体在这里并不少见,而造成指甲增厚,可能伴随指甲变形。

婴幼儿的疥疮表现也很不典型,除了全身红疹,特色会在手脚掌出现脓疱/水泡/结节。

3.如何传染?

经由直接皮肤接触传染。

传染力根据患者身上疥虫数量,皮肤接触范围,接触时间长久和持续性呈正相关。

如果只是与患者见面,并未曾拥抱或肢体接触,或仅是非常简短的碰触,并不需过度紧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疥虫感染会有2~5周的潜伏期,并不会马上有症状,常常又会进一步造成传染。

另外还有一型,称之为结痂型疥疮,或是挪威型疥疮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传染力最高,其身上有数百万只疥虫,甚至连掉下来的皮屑都有传染力。

4.高危险群:

家医院的老人,有去探望或照顾。

人群过度拥挤的场所,如监狱、收容所、军营。

也会经由性行为传染。

小于两岁的孩童。

卫生习惯不佳者,营养不良者,行动不便/卧病在床者和免疫力低下者。

5.处理与治疗?

立刻就医。由颈部以下,全身都要涂抹到除疥药物,包括脚掌与指(趾)缝,才可彻底除虫。

严重搔抓会造成皮肤伤口,同时引起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

同住的人,都需要一同治疗。

家中物品必需要清洁,例如衣物、棉被,可于日光下曝晒,或收纳静置两周,因为疥虫害怕高温与干燥。如此一来,才能完治。

至于皮肤病灶,即使治疗成功后,症状仍然可存在数周,常会误会是否治疗失败。例如疥虫杀死后,皮肤结节仍可能持续数周。

此时则不需再过度使用抗疥虫药物。

六、小黑蚊

1.什么是小黑蚊?

正式名称为铗蠓。体长约1~1.4mm,好吸人血,以此繁衍生息。喜欢生长在竹林或草皮、树林有长蓝绿藻类(青苔)的地方。因此常在出游时在郊外、乡村、风景区被咬。

2.叮咬特色:

吸血活动均在白天进行,每当停下休息时更容易被叮咬,一旦被小黑蚊叮咬奇痒无比,但如果常常被叮,症状会变得较第一次被叮咬来得轻微些。

飞行高度通常在一公尺以下,所以小腿、脚、手背、手肘等为其主要叮咬部位。被叮咬的疹子通常密密麻麻的。

3.处理与治疗?

刚被叮咬可以用冷水冲洗或冰敷消肿,舒缓痛痒的感觉。但如症状较严重,则须考虑就医治疗。

居家环境如有小黑蚊问题,则需移除环境中的青苔,以减少其孳生。

心旷神怡军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哪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