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6岁,年4月6医院皮肤科病房,入院诊断:湿疹、肺癌晚期。入院查体:患者躯干、四肢泛发丘疱疹,皮肤干燥结痂伴大量鳞屑,头皮、面部有较厚的鳞屑和化脓性结痂,有臭味,奇痒难忍,夜间加剧,患者消瘦、卧床,活动障碍。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外用,症状缓解不明显。10d后,负责护理该患者的护士手部、小臂、腋窝、乳下、腹股沟处出现色针尖大丘疹,散在,不融合,痒感明显,夜间瘙痒加剧,2~7d其他接触过该患者的工作人员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经医院专家会诊,患者针挑法后镜检皮损疥虫阳性,诊断为挪威疥疮。病房出现群发疥疮,导致医、护、患、护理员、卫生员及家属感染疥疮34例,经过规范治疗3~10d全部治愈。
讨论疥疮是一种由人型疥螨在人体表皮内穿凿形成隧道,以夜间明显瘙痒的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单位内多人发病为特点。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使很多疥疮的症状不典型,加之挪威疥疮在集中养老单位的年老体弱者之间及护理员之间传播,疥疮传播流行速度快,疥疮发病呈上升趋势,医院-年共确诊疥疮人次,占年均门诊量的1.25%,每年度确诊疥疮病例较上一年度增加12.3%~20.6%,医院内形成暴发,导致医、护、患及其家属疥疮感染。
疥疮暴发原因分析1.疥疮症状不典型,误诊误治导致院内传播。曾统计文献报道病例,从发病到诊断明确者,短者1个月,长者达10年;误诊为过敏性皮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红皮病型银屑病、剥脱性皮炎、药疹等。老年人由于皮肤干燥,且机体对疥虫及其代谢产物的反应降低,皮损通常少见,而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皮损被银屑病等皮损掩盖,常规方法检测疥螨阳性率低,确诊比较困难。
2.医护人员对疥疮认知不够,未引起充分重视,78.57%的疥疮误诊是由非皮肤专业医生诊治,这些医生没经过皮肤专业技术学习,缺乏相关的皮肤专业技术知识,皮肤专业医生误诊达21.43%,原因多为未仔细问诊明显传染病史。
3.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提高洗手依从性可视为最重要、最可靠的措施之一,如输液时接触有皮损患者没有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未戴手套。
4.手卫生未认真落实,操作前后未认真洗手,导致医护被传染。
5.护理员负责扫床、更换被服、生活护理,直接接触患者的皮屑,未戴手套,导致被传染。接触过疥疮患者的血压计袖带、扫床套、体温计等均可成为疥虫或虫卵的传播者。
6.治疗不规范不统一,同居者互相传染。由于疥疮有潜伏期及个人抵抗力不同,发病时间不同,首发症状治疗后又被后发病者传染,或者没有症状者拒绝用药。疥疮治疗必须规范,一人发病,同居及密切接触者须同时用药。
护理措施1.给予明确诊断者及密切接触者足量、规范治疗。用药前先将脓痂清洗干净,林丹乳膏(1%γ-乳膏)用法如下:自颈部以下外擦全身皮肤,保留药物8-12h后洗澡,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使粘在衣服上的药也能杀死衣服上的疥虫,哺乳期妇女停药4d后方可哺乳。用药期间如洗手,在洗手后将药膏补充涂抹于被清洗处的皮肤,使药膏继续杀死皮肤上的疥虫。治疗1周后,如未治愈,方可重复治疗。不宜在沐浴后马上使用林丹,如沐浴应待皮肤干燥身体毛孔恢复常态后再涂药,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局部刺激及肝损害情况发生。
硫黄软膏成人用10%,婴幼儿、孕妇用5%硫黄软膏早晚各1次,连续3-4d,擦药期间不洗澡,最后一次涂药后24h洗澡、消毒衣裤、被褥。患者瘙痒剧烈,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对症止痒。嘱患者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搔抓皮肤造成皮肤感染,发展成为脓疥。
2.衣物及环境消毒:将患者换下衣服、床单、枕套、扫床巾等煮沸30min消毒,清洗晾干。不能蒸煮的物品可烫熨,被褥、床垫阳光曝晒消毒6-8h,因疥虫离开皮肤后只能存活72h,也可将衣物放于塑料袋内,密闭放置1周。疥疮患者出院后,房间要空置3d,通风换气,地面、桌面及门把手、更衣柜等用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尤其注意库房、更衣室、皮肤科治疗室等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疥螨的地方,喷洒灭虫喷雾剂,密闭24h后通风换气。其他患者的病室、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衣、被、床单定期晾晒。
3.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培训,培训疥疮的相关知识,把好入院关口,对于诊断为湿疹、皮炎类疾病伴明显瘙痒者,需提高警惕,疑似病例请专家组会诊,排除后再入院,减少误诊。医务人员做好标准防护,接触患者前后用快速洗手液消毒,做好手卫生,必要时戴手套。
护理员及卫生员操作时戴手套、口罩、穿长袖一次性隔离衣等,提倡采用一次性扫床巾,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证实,挪威疥污染的被服的粉尘中疥螨密度达个/g,更换挪威疥疮患者污染的床上用品或床垫时可以感染疥疮。
作者:孙艳 辛淑君 王去非单位:医院来源:节选自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3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治愈白癜风光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