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艾属植物牡蒿以全草入药。
相关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
图片采收加工未开花前采收,夏季晒干。
性状鉴别干燥的全草,茎圆柱形,直径1~3毫米,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苞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症状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
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配伍①治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钟,未发前服;以滓敷寸口。(《海上名方》)
②治妇人血崩:牡蒿一两,母鸡一只,炖熟后去渣,食鸡肉与汁。(《闽东本草》)
③治喉蛾:牡蒿鲜全草一至二两。切碎,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疥疮湿疹:牡蒿煎水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河南省医保定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