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纵使后宫佳丽三千又如何我对你的爱

年,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琮去世才33天,乾隆就带着富察氏踏上了东巡之路散心。岂料,一家人笑着出发,富察氏却是躺在棺椁里归来。此后,乾隆四次路过济南,都不进城。

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

年,在选秀女时,有着犀利眼光的雍正爷,一眼就看准了娴静秀美的富察氏具备一代贤后的素养。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指婚给秘定的继承者弘历为嫡福晋。

后来富察氏对爱新觉罗家族的贡献,证明了雍正皇帝识人的眼光那叫“毒”啊!

富察氏,由皇帝亲统的满洲镶黄旗出身。父亲官至察哈尔总管,而伯父马齐是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学士,另外一伯父马武也是官居一品。

名门官宦家庭出生的富察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娴于礼法,深明大义,且勤俭节约。

而乾隆,又是一个勤政,节俭,孝顺的皇帝。这一点,端庄贤惠的富察氏和乾隆很契合。

乾隆即位后,富察氏被册封为中宫皇后。

富察氏生性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她以身作则,为后宫做出了表率。她素来不会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打扮上,不喜欢佩戴金玉珠宝首饰,头花也是用普通绒线缝制而成的。

有一次,富察氏陪乾隆打猎,乾隆跟富察氏说起之前看过皇祖父在《清文鉴》一书中提到,他们的祖先用小鹿尾巴上的绒毛搓成细线,代替金丝线缝在袖口上作为装饰。

可是,如今这些八旗子弟,没有一个能记得先祖们艰苦创业的日子了。他们生活奢靡,大肆铺张浪费,不禁令人担忧。

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

打那以后,富察氏每年进献给皇帝的荷包,便用小鹿尾巴上的细毛搓成的绒线缝制而成,看上去十分的简朴。以此表示自己和丈夫一样,不敢忘记先祖曾经走过的艰苦岁月。

富察氏自奉俭约的高贵品质,赢得了皇帝的敬重。同时,作为中宫之主,她首先带头裁减自己宫里的用人,以此缩减宫内开支。倡导并带领后宫嫔妃一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她上孝敬公婆,尽心侍奉丈夫,平衡六宫。

有一回,乾隆皇帝不幸染上了疥疮,此病传染性极强,所有嫔妃嘴上抢着要侍疾,但每个人都是口心不一,脚底板早都抹了油,生怕自己被传染。

只有富察皇后是真心关心丈夫的身体,她骗大家自己患过疥疮,不会被传染,她来侍疾最合适不过了。就这样,富察皇后搬去养心殿,在乾隆的病榻前衣不解带地照顾了3个月,直到痊愈。

这样真挚的感情,如此贤惠的妻子,乾隆能不感动,敬重。

后宫佳丽三千,与我何干!有妻如富察氏足矣。

相比儿媳妇,太后的出身无法相比,两人的性格更是天壤之别,但富察氏对婆婆尊敬有加,照顾的细致入微。

对于婆婆的饮食,她都会亲自过问安排,只要有空,她都会伺候在旁,尤其是遇到婆婆身子不爽时,富察氏会亲自照料,从来不会把这些事情推给宫女。

对于后宫的嫔妃,她不妒不偏,告诫他们要和睦相处,尽心服侍君王,精心教育皇子公主,同时,她还会常常提醒皇帝要各宫雨露均沾,绵延皇家子嗣。

所以,后宫有富察氏,乾隆安心主持前朝,从未被后宫之事费心为难过;各宫妃嫔对她一碗水端平的做法,无一不服;太后婆婆更是离不开她的照顾。

深处尔虞我诈的后宫,试问又有几个皇后能做到如此地步?如此深明大义,无私奉献的人,应当事事顺遂。

然而,命运总会捉弄善良的人。

富察氏和乾隆育有二女和二子,然而平安长大的,只有远嫁科尔沁的固伦和敬公主。

这是富察皇后心中的一根刺,也是导致她早逝的主要原因。

年,富察氏为雍正添了个嫡孙,雍正非常高兴,并给孩子取名为“永琏”,意下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继承家族事业。

爱妻生贵子,乾隆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说这个孩子漂亮聪明,与众不同。

乾隆元年,乾隆就秘密将永琏立为皇太子,将永琏的名字写在纸上,装入锦盒封了起来,悬挂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后宫的女人,孩子能被定为未来的继承人,等于有了一生的依靠。对于家世显赫的富察氏亦是如此。这不仅是身为母亲的荣誉,更是家族的荣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世间,总有太多的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年,8岁的皇太子永琏”偶患寒疾“,即使有太医全力医治,年幼的太子还是早早去世了。

寄予厚望的孩子忽然离世,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那是致命的伤害和打击。尤其是在母凭子贵的后宫,这样的变故,对于富察氏几乎天塌地陷。

况且,皇家不比普通百姓家,皇子公主从一出生就有他们自己的使命,尤其是皇子,他们肩负着继承祖宗基业的重担。

当然,皇家立皇太子,实行的是嫡长制,有嫡子,先嫡子,没有嫡子,长子优先。

然而,大清入关以后四代皇帝,均是庶出。乾隆皇帝就特别想从他开始,能够由嫡子继位。所以,他没有立成年的永璜为皇太子,而册立年幼的嫡子。

如此说来,这个孩子,不仅是富察氏的依靠,更是乾隆皇帝的希望。

来自各种压力,富察氏病倒了。

为博妻子一笑,乾隆效仿唐玄宗,从千里之外的福建运送荔枝到紫禁城,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待到荔枝结果时,就移栽到木桶里,走水路,用一个月时间送到富察皇后的宫殿。

对于夫君的用心,富察氏感动不已。但是,她还是把这么珍贵的水果拿来开茶话会,请后宫嫔妃一起品尝。

年,富察氏终于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是嫡子,乾隆格外珍重和欢喜。特意取名为“永琮”,意在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健康长寿,也暗寓继承社稷之意。

聪慧过人的富察氏自然能读懂皇帝的用心,心里上终于得到了慰藉。

可是,谁能料到,意外发生了,年仅两岁的永琮竟然染上天花,而早夭了。

此时的富察氏已经年近37岁了,在嫔妃众多的后宫,皇帝要普施雨露,她再孕的几率还有几分?怀上皇子的可能还有多大?

所以,富察氏再次陷入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而对于乾隆,嫡子继位的可能或许也会化为泡影,他一样悲痛不已。

然而,处理完永琮后事几天后,富察氏忽然恢复了各宫嫔妃的问安;自己也会每天去跟太后请安,照顾太后用膳;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后宫事务。

总之,她平静的让人难以置信。

孩子去世后的33天,就是东巡的日子,乾隆想着带皇后一起去散散心,早日走出阴霾。于是,就奉太后,携皇后踏上了旅途。

然而,谁能料到,这一去,富察氏竟是躺在棺椁中回到了紫禁城。

他们一路看着国泰民安,陪着太后游览国家大好山河,心情大好,还一起爬上了泰山山顶。

然而,返回济南没多时,皇后就开始高烧不退,太医用尽各种方法医治,也未见好转的迹象。

按理来说,皇后如此病重,他们应该留在济南休养一段时间,待皇后病情有所缓解,方可返回京城。然而富察氏心里很清楚,这么多的人,包括文武百官都在这里耗着,不仅影响各部门工作,还增加地方的经济负担。

所以,她就主动跟乾隆说自己已经好了很多,回宫后慢慢调养就是了。

面对通情理,识大体的皇后,乾隆内心欣喜不已。他一想,皇后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国事也很重要,就应允了。

年3月11日,他们从德州登上了返京的船。

当晚,皇后忽然感觉不舒服,她面色苍白,浑身冰冷,太医手忙脚乱地医治了大半夜,然而富察氏的身体状况,已无回天之力。当晚,就在船上去世了。

乾隆悲痛欲绝,挥泪作诗祭奠,并隆重办了丧礼,追加谥号“孝贤”,了却了富察氏的夙愿。

原来,早在高贵妃去世时,乾隆赐谥号“慧贤”,富察氏知道这件事后流着泪请求乾隆:“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

那时,富察氏只有34岁,身体正当壮年,乾隆并没有在意,现在回想起来,不禁伤感万分。

二十来年的相扶相依,早让他们夫妻同体。一人去,另外一人仿佛被掏空了。富察氏离逝后,乾隆动不动大发脾气,对王公大臣横挑鼻子竖挑眼。

有天,乾隆发现翰林院把孝贤皇后谥文翻译成满文时,将文中的“皇妣”误译成了“先太后”。为此,惹怒了乾隆,他下令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给革职问斩了。

而在皇后的祭礼上,乾隆又发现祭祀用的器具不整洁,不够明亮,结果,所有涉事人员一律降级留用处罚。

富察氏去世时,乾隆帝的长子永璜已经21岁,是他以皇长子的身份出京迎接富察氏梓宫到天津。然而在富察氏的丧礼上,乾隆觉得永璜对富察皇后的去世,表现的不够悲伤,就十分生气。

他说是永璜的老师,以及他身边亲近的人没有把永璜教育,引导好。因此,相关人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

乾隆一生写过来首诗歌,算是君王中写诗最多的一位了。其中怀念富察皇后的一百多首诗,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诗篇。

富察皇后去世四十多年,她所居住的宫殿,不允许任何人居住,一直保留着当年富察氏喜欢的陈列。每逢忌日,乾隆都要去宫殿,打发走所有人,独坐半天。

乾隆对富察氏最至情至深的怀念当数命人把皇后去世乘坐的那艘船,不惜一切代价给弄回京城留作纪念,由于那艘船过大,差点把城楼都给拆了。

此后,乾隆又四下江南,均需路过济南,但他拒绝进城休息体察民情。

后来,从他的诗文中,终于找到了“四过济南不入城”的答案: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原来,他不能忘记去世在这里的发妻,是怕自己触景生情,再次勾起伤心的往事。

最是无情皇帝家。在人情薄如纸,稍有不慎就可能惹得天子龙颜大怒,而因此丢掉性命的后宫。竟能让拥有佳丽三千的皇帝付出如此这般真挚的感情,实属难得。

原来,爱一个人真的可以深入骨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思念竟会如此永恒。即使是皇帝,也会有爱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纵使后宫佳丽三千,干我何事!对你的爱不曾动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guoe.com/jcss/1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