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叫做雷公藤,又叫水莽草、断肠草,关于这味中药,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最后就是死于断肠草,人们在敬佩和惋惜之余,对这个断肠草也充满了好奇和畏惧之心,而它从令人害怕的断肠毒药转变为治疗麻风等病的神药,更有一段曲折离奇的传说。
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篇关于“水莽草”的故事。讲述一个姓祝的书生,路途口渴,巧遇卖茶的美丽少女,买茶一杯饮下,顿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助了许多中毒之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莽草,又称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茫,故名。”生长在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
花;生长在岳阳者谓之黄藤。如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黑烂,又名“烂肠草”。
湖南岳阳有座“黄藤岭”,漫山遍野长着雷公藤。当地人轻生时,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公藤的嫩芽,就魂归西天。十几年前,有位被麻风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结生命。不料服后上吐下泻,昏睡了一天,不但没有死,反而全身轻快,病痛去了大半。这个“绝处逢生”的故事传到某麻风病防治院,医生因此受到启发,于是试用雷公藤煎剂内服治疗麻风病,获得成功。
南藤根、南蛇根、水蟒草、断肠草。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两者均属苦辛、大毒之品;有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止痛力强。均治风湿顽痹、关节肿痛僵硬。但雷公藤大寒,主治风湿热痹,且有杀虫止痒、清热解毒之功,又治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皮炎、皮疹、疔疮肿毒;昆明山海棠性温,主治风寒湿痹,活血力强,能续筋接骨,止血、解毒,又治跌打损伤、骨折、产后出血、癌肿、顽癣。
1.风湿顽痹 本品有较强的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为治风湿顽痹要药,苦寒清热力强,消肿止痛功效显著,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可单用内服或外敷,能改善功能活动,减轻疼痛。亦常与威灵仙、独活、防风等同用,并宜配伍黄芪、党参、鸡血藤等补气养血药,以防久服而克伐正气。
2.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 本品苦燥除湿止痒,杀虫攻毒,可用治多种皮肤病。治麻风病,可单用煎服,或配金银花、黄柏、当归等;治顽癣可单用,或随证配伍防风、荆芥、刺蒺藜等祛风止痒药内服或外用。
此外,现代也用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
雷公藤配鸡血藤:雷公藤苦寒大毒,主治风湿顽痹属热者,止痛力强、攻伐力大;鸡血藤甘温补血,又活血、舒筋活络。两药合用,既能增强祛风湿、通络止痛之功,又能缓解雷公藤克伐正气的作用。
内服:煎汤,根的木质部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外用:适量,研粉外敷。
本品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风寒湿痹不宜单用。孕妇忌用。
《本草纲目拾遗》:“蒸酒服,治风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