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
不到凰城非好汉
前言
过去,出于一种责任,为报刊写宣传文字,从豆腐块到大篇章,偶尔也写几章叫做散文的小文章。不是图辞藻的积累,不是追求语言的华丽,也不是所谓的文学“大家”之流们所说的“纯文学”的笔调,充其量也只是广告文学而已;竭力掀起山水的盖头,揭开家乡山水神秘的面纱,让更多的人欣赏新娘般美丽的风景;让资源丰富而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沐浴到时代的阳光、和谐的空气和新科技的养分,引导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开阔视野,识得让山外人羡慕的金饭碗,摆脱小农意识,发展壮大地域经济,依靠科技摒弃贫穷,走向更远的文明。
几年前,有人提议让我写一篇关于凰城的文字,虽然也有这个想法,但在学者如林,人才济济的地方,不敢有狂妄之举,也只能是心中应允,敷衍回答,以时机还不成熟之词推脱责任,因为如今的教授和学者比什么都多。为此,我一直在思索着,怎样才能做好这份答卷,怎样才能不辜负读者的希望。不是说我的文笔多么优美,不是说他们非要看我的文章,心里很清楚他们所希望的是什么。所以,经过粗略的史料考证、多次的实地考察、反复思考和论证,敲出一堆文字,对朋友们有个交代。
凰城是甘肃陇南西和境内的一座名山,也称西山,它完整的名字叫凤凰城,有着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当地出于一种历史原因,将此山分为凤山和凰城,这就造成了地名概念的模糊。要完全认识凰城,就必须穿越时空隧道,打开历史的长卷:
一、凰城的文化魅力
香港影业制作的一部电视片《香山观世音菩萨传》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凰城上的十二莲城内,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妙庄国,也称为西峪国,实际上是古代一个部落。这个在史书记载之外的“国家”王室曾有三位公主,却说他们都向善,大女儿林国公主曾在西和南部的金靈山(年前属礼县管辖)修行,妙善公主在当地有名的寺院白雀寺念佛修禅,二公主在成县鸡山修练,为此,按四大菩萨顺序排列,金靈山、香山和鸡山成为菩萨三姊妹之说,因神也罢,因人而已,这三座山成了小陇南的三大佛教名山。
妙庄国三公主妙善在有数百男性僧众的寺院中修行期间引发了关于她的桃色传闻,凡读过,《一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人都知道,普天下的和尚道士孰真孰假,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况且出家人也是人,因为他们不是神仙,他们也是肉体凡骨,一身道袍下面掩盖的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很难辩解,法国人说的“用枪炮办不到事情,用传教的方式完全达到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出家人的道袍下面掩盖着多少阴谋这是个谜。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僧众都是恶魔,像妇孺皆知的大唐高僧玄奘和他一样的高僧则另当别论了。
妙庄王听到传言蜚语感到极为不光彩,这不有损于国家的尊严吗,我一个国王有何脸面见得国人。于是,一怒之下动起数万兵士民众,搬运树木柴草将寺院围在中间,付之一炬,将其化为灰烬,烧出了《火化白雀寺》和《香山菩萨转》的千古传说。
且说妙善公主毕竟不是凡人之躯,他在父皇身边一位毕性将军的救护下,随着翻卷的浓烟腾空驾云遁香山而去,途中,公主身上的火轮被将军扑落在西南部白草山下的南峪河畔,为此,那处不足三丈高的石崖成为金轮山,后来,人们在此处建金轮寺焚香纪念。令人费解的是,当地一些重量级学者至今还对在仇池山西隅的金灵山、火花白雀寺故事中的金轮山和西和礼县交界处的一处因土为紫色叫做金紫山的几处佛事之地概念含糊,并将他们的所谓学术论文公诸于众,让当代人不可理解,对后来人是一种误导,人为的给历史添枝加叶,成为历史的笑谈。如今,在金轮山古寺院遗迹留有一处小庙,悻然有信士打点,延其香火。
妙庄王在没完没了的的战斗中失去了眼睛和手臂,善良的公主为了挽救和度化长年恋于战争,杀戮不止,殃及众生的父皇而挖出自己的眼球,砍下自己的胳膊,给父皇一个完整、健康的体魄,然后,她为抛弃肉体凡骨,跳下万丈悬崖,该处史称舍身崖。妙善公主为何有这般神通?原来,她是号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转世,在她的度化下,父皇昭示天下,放马南山,刀枪入库,从此,他改恶从善,被上峰分封为菩萨,看到没了眼睛,没了手臂的爱女随口一声怜爱之语:“孩子,你舍了一只眼睛,你会有一千只眼睛;你舍了手臂,你会有一千只手臂”。说来也神奇,这时从云层中显出的女儿长出了千手千眼,顿时,绮丽的万道佛光普照大地。如今,在各处寺院中看到的千手千眼佛塑像就是妙善公主的化身。
善良的人们把幸福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救苦救难的菩萨,求升官,求发财,求治病良药,求健康,求幸福。曾遇一中年女人禀告菩萨说,是谁家的猪偷吃了她家的玉米,让菩萨做主,真是可笑至极。也有一次,也遇一女人虔诚的求菩萨保佑让儿子去参军。送子参军,保家卫国,是一个母亲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岳母刺字的典故天下皆知,这位母亲本来把向人民政府表明的思想寄托在泥塑的菩萨身上,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怎样的状况,人能办的事却去求助于神佛,其中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从白雀寺燃烧的火海中救出公主的那位将军也被封为龙王神,封疆香山西南方向礼县大滩区肖良乡内的庙山,主管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寿康宁。每年端午节为其盛会。这位由敢为营救他人赴汤蹈火的将军升任的龙王神的神通之广之大,民间传说很多。天旱了,求他赐雨;雨水多了,求他晒太阳。天有阴晴,月有圆缺,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西游记故事中也有求龙王降雨的场景,也许各地的龙王神都有如此神通。
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天,礼县大滩雷坝乡一个叫王家寺的村子里,有位年逾八旬的洪氏老人跟笔者讲过他和这位龙王神有关联的一段经历,他说毕将军是有灵性的,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大约在抗战爆发的民国时期,那年,天大旱,寸草难生,庄家枯萎,百姓疾苦。人们把活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信奉的龙王身上,于是,请民间巫师设坛做法祈雨。一天中午,按老人的回忆,那真是天干火燎的日子,他们几个年岁相仿的青年抬着龙王塑像在一处院落里按巫师指导行祈雨仪式,就在这时,一位性陈的长官,带着一队武装士兵来到此处,看见这种场面,这位长官大人暴跳如雷,大发雷霆,他认为这是荒唐之事。谁都知道,历史上只有孔圣人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同时也知道,其弟子则不然,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位耀武扬威的国军长官根本不相信能在这种万里无云的天日会下起雨来,他认为自己的官位比这位龙王神大,他要看看这尊龙王有多大能耐,同时解下自己的枪挂着老爷的轿上,扬言今日下不了雨,立马枪毙你,再让这些迷信者和参与主办者不得有好下场。命令他的兵士看护着这些人不准离开,强令他们站在强光下暴晒。老人说不让他们休息,也不让他们换人,一口水都不让喝。一直抬着塑像的几个青年,好像被放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煎熬难忍,汗流浃背,他们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求不来雨,日子就不好过了,于是,他们小声告求:“你是龙王神,有灵就显出来,要不然,长官要枪毙你,我们将跟着你受活罪”。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晌午时分,从庙山的龙王庙处升起了一团云雾,霎时风起云翻,雷鸣电闪,天地昏暗,倾盆大雨如天河泻下来,顿时院子里有了蝌蚪和青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许是该下雨了,久旱逢甘霖吗,晴晴下下是自然界物候变化的结果,祈雨只是人们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而已,当天的一场雷暴雨也许只是一种巧合。陈长官一看这情景,他也说不出任何理由,刚来时盛气凌人的威风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和戳破的猪尿泡一样蔫了,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带着队伍沮丧的离开,沿着西汉水西岸东去,到了距雷坝10里路程的瓦石头坝时,他的肚子猛然间膨胀了起来,疼得一个堂堂的国军长官在石堆中打滚。当时也没有医疗条件,没有郎中给他医治,不象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拨打进行急救,可惜在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可怜的陈长官肚皮爆裂,当场丧命。一时谁也弄不清他犯了什么急性病,或许是食物中毒,而和当天发生的离奇之事有所吻合。为此,什么人都不敢在毕龙王处有任何造次。同样的离奇事件在方圆几十里地中发生过多起,暂且不细表。这也说明了,毕将军能从妙庄王点起的熊熊大火中救出公主,能成为龙王神,自有他的理论。
凰城山顶的历史建筑有多么宏伟未睹其貌,只是近年来有些好善的人们自发款筹筹粮重建庙宇,时下已初见规模,各庙中塑起了西方佛主、菩萨和众罗汉之像,朝山膜拜者络绎不绝。人们走进佛寺看到许多佛像,往往分不清哪些是佛,哪些是菩萨,哪些是罗汉。而常常将佛、菩萨和罗汉统称为佛像。其实,在佛教中的佛、菩萨和罗汉是有区别的,就像一个人的天赋有高低,觉悟有先后,智能有大小,根性有优劣一样,是由智慧和悟性所达到的程度来区分的。
所谓佛是指无论智慧于悟性都已达到最高境界的觉悟者,不仅自己觉悟,而且帮助他人觉悟,把自己和他人觉悟共同得到圆满;所谓菩萨,仅次于佛,是因为菩萨虽能自觉,并发大心愿为众生求得最高的觉悟的道理,但却没有使自己与众生的觉悟、行为一起圆满,所以,他们所达到的大乘佛教中的上乘境界;所谓罗汉,又次于菩萨,因为他们比较注重自我觉悟,自我解脱,而较少把佛教的教义扩大化,通常人们把他们称为“自了汉”,所以,他们到达的只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菩萨又称“绝缘”或“独觉”者,比如因见飞花落叶等外缘而触动内心,独自感通生死无常道理,竟而入觉悟的境地。
凰城有一座气势磅礴的雄伟建筑,这不是庙宇,也不是佛殿,这是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的一部笔记,是当地政府为挽救和保护地方文花遗产花重金修建的一座碑林,百万言巨著《苍山梦》的作者成为了这里的管理者,有人调侃他是文化和尚。这也表明了地方政府及权威人士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对文化人的关心。若有闲情步入碑林,尚能感觉到历史脉搏的跳动。
二、偶兴题谒西靈寺
年暮春的一天,当地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肖先生,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会员、书法造诣颇深的颜先生,投身建筑行业的民营企业家、热心民俗事业的雷老板,还有与我一起保卫过祖国的边疆、一同参加国防建设的战友、当地著名作家几人一起沿着盘山小路登上凰城山顶,在住持的热情招呼下,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庙宇,那些画师们登上云梯在高空作业,一笔一划,用鲜艳的色彩装点着檐牙高翘,气势宏伟的寺庙,也有一些人做着地上的活,搬砖,挑水,和泥,各种匠人都是自愿的上山,自愿的劳作。在神圣的旗帜下,人们和小绵羊一样的温顺,显得那么虔诚,他们妄想着凭一颗向善的心和无私的劳动换取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所谓:贵人官位显,庶民得康宁。
我们来到住持办公、住宿和策谋佛事的重地听了他的介绍,透露出在某吉日良辰为新塑的佛像开光之佛事活动,也谈起了他们为妙庄王恢复寺院的建设构想。谁都明白,寺院是有名的,明正才能言顺吗,那么凰城将要兴建的是何等寺院呢,住持说为此事他们也动了脑筋,就是起不出一个寺院名来。在他的提议下,让我们题个院名。作为读书匠做这点工作不为难事,平日,也为人起过一些名和商铺字号,一个原则是五行相合,字意吉祥,叫起来上口,让人容易记住就OK了。不能和刘皇爷、诸葛亮之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给太子起名字意为“拱手让出皇位”的“禅”,导致了蜀汉政权的覆灭。对于寺院建设尤其佛事乃至佛教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如果不是在什刹海宋庆龄故居旁的宗教书店买来《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文化》一读,心里还真的没底,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经过大家的反复琢磨,最后题名“西靈寺”。西在这里有三层意思:其一是取于西和之意,其二是取西山之意,其三是取西方之意。凰城位于西和县城西,和观山相对峙,且说佛教起源于西方,西方被称为极乐世界,西字用在此处恰当有加,无可非意。当时,政府有意将凰城朝着公园方向发展,但是,对公园名称尚未确定下来,我在此处对西字的特别用意是为打造一个响亮的公园名称“西山公园”做铺垫,造一个舆论之势。前些年,政府引进外资开发晚家峽水库,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就一坐水库当时除了起到积水拦洪的作用,唯一的收益就是日渐长大的草鱼,还有那座建在码头下从未运行过的小型水力发电站。怎样开发这一汪水域呢,首先必须正齐名。所以,我以个人的思想,将晚家峽水库命名为“晚霞湖”。道理很简单,因为水库处名为晚家峽,取谐音“晚霞”得体,响亮,很有色彩,这不就名正言顺了。我们是普通群众,不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没有向有关机构提交议案的权力和平台,只有借助于报纸和杂志,走舆论上的万里长征。自有了这个想法后,特意去水库周围感受那里的风物,观赏晚霞的壮丽景象。回家后,铺开方格纸,拿起为报纸写过宣传文字的笔首先写下了“晚霞湖风景记”这五个字,这篇出自一个不是大手笔作家的文稿,首先发表在《天水晚报》旅游版面上。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晚家峽水库更名为“晚晴湖”。这个名称也不耐,但给人的感觉是树上接花,只有晴和霞一字之差,群众议论纷纷。后来,《晚霞湖风景记》在当地内部交流刊物上刊登时也更名为《晚晴湖风景记》,我记得很清楚的一点是,编者将原文中的“晚霞湖美就美在壮观的晚霞”一句斧正为“晚晴湖美就美在壮观的晚晴”。晚霞湖是地名,晚霞是自然景象,此霞非彼霞也。再后来,我在北京工作期间,将《晚霞湖风景记》完整的刊登在《中国新闻聚焦》杂志上。《姜席史话》主编电话告诉我,晚晴湖终于正名为晚霞湖,他也将这篇文章收编了进去。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那天傍晚时分,我走在长安大街上散步时些许感到了一丝慰籍。
对西灵寺的“西”,我赋予的思想和意义就是这样的,那么灵又做何解释呢?靈,神靈也、善也、福也,可谓神之精明者,更为万物之靈。我执意要题西靈寺是有一定原因的,对于这一点,其他几位朋友不甚理解。家乡的一处佛教名山——金靈山,由于地处偏僻,也由于在年前为礼县管辖区,也由于西和的文史资料中无有文字记载,而不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