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神池县丁庄窝村正北10华里有一处早已搬迁的小村庄,名叫石板沟,现隶属于朔州市朔城区。但是石板沟不仅与英雄的神池人民抗日战争有很大关系,鲜为人知的是:还与一位共和国中将紧紧联系在一起。
石板沟森林保护区是由四条又大且深的鸿沟组成,四条大沟最后于石板沟村这一较平坦低洼的地方会合。每到山洪暴发时,四条大沟的水汇合后,浩浩荡荡向南折东注入恢河。石板沟因沟底尽是平滑光洁的石板而得名。石板沟共有四个林区,分南林、中林、北林、东林。如果把石板沟四周的每一座山比作一只手的一根手指头,每一条沟好比是两根手指头之间的空隙的话,石板沟村正好处在手掌心位置。听过五台山又来过石板沟人告诉,这儿和五台山地形极为相似,只是具体而微罢了。四条鸿沟里树木葱茏:白桦参天,松柏林立,椴木笔挺,漫山遍野野桃野杏更是见锋插针,不留一处空地地生长着,让每一位进山的人望而却步。小时的我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每每去石板沟时,都怀着一种激动、喜悦、崇敬、自豪等复杂的心情。后人有诗为证:
踏莎行·题石板沟
八月金风,染红岭背,霜枫绝色羞佳丽。
轻纱薄雾束山腰,龙潭月镜沉沟底。
白桦亭亭,棘丛密密,洞天花果无人觅。
传言我辈尽痴顽,秋光直当春光籴。
解放前石板沟村有50多户人家,主要是白姓,人少地多,少征杂税,山高皇帝远,村民平田整地,开荒种地,夏秋作物齐耕种,村民丰衣足食,简直是一处世外桃源。
这样一处福地,还与一位新中国中的将扯上关系了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达志将军。
张达志,年生,陕西佳县人,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时间还得拨回到抗日战争时期。据《神池县志》记载,国民26年(年)的9月4日,3架日机从朔县飞入神池县境上空,轰炸温岭,大沟儿涧一带。9月23日,3架日机先后轰炸利民、八角二堡。日军反复轰炸神池及晋西北整个地区,中央军委决定派遣先遣部队进驻神池。9月28日,八路军一二O师师长贺龙率领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入境,驻贺职、岭后,后移驻八角。10月6日,师部移驻义井镇。
民国27年,即年2月22日,驻大同日军后宫师团黑田旅团出动万余兵力,进攻晋西北宁武、神池、岢岚、五寨、河曲、保德、偏关7县。听乡人讲,日军从大同一路扫荡,途经朔县后由寇庄爬上石板沟山顶。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军团团地把石板村包围,我八路军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由于寡不敌众,除一位战士藏在白成老汉的茅厕石板下死里逃生外,其余全连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日军不断的对晋西北进行扫荡,10月2日,一二O师部进驻神池县县城。
第二天,10月3日,日军黑田旅团千田联队余人由朔县、井坪分两路合攻神池,从朔州出发,途经石板沟,一路烧杀抢夺,惨无人道。同日,神池县城失陷。整个晋西北7县沦陷。
中中央军委接到紧急电报:晋西北抗日力量薄弱,兵力不足。同年9月底,中央军委任命张达志为八路军师警备六团政委,配合贺龙师长工作。临离延安时,毛泽东主席在窑洞里同张达志谈了话,勉励他前线奋勇杀敌,要讲究战术,学会打游击,还亲笔在麻纸上给他开了委任状。
张达志东渡黄河到达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杨尚昆等首长后,在这期间张达志得了疟疾,在医疗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周副主席还叮嘱医生给他打了两针奎宁。
11月,他赶到神池县县城一二O师师部,见到敬爱的贺龙同志,其间张达志又患疥疮,每天又搽药又烤火,行军又难骑马,贺老总暄寒问暖,关怀备至。
遵照贺龙,关向应的指示,张达志不怕环境艰苦,克服重重困难,于年3月18日至3月22日,张达志参加并领导了收复宁武、神池、岢岚、五寨、河曲、保德、偏关七县的石板沟战斗,杀死撤退的日军不计其数,粉碎了日军对我晋西北地区多次血腥扫荡的计划。在整个战斗中,张达志给战士们做思想指导工作,为师部最后拍板战斗方案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石板沟战斗也深深地挫败了日军的锐气,增强了我神池人民抗日的勇气和信心。让神池抗日力量在黑暗中窥见一丝曙光。
石板沟的两次战斗,小日本伤亡惨重,死伤无数,后来每到天阴雨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的天气时,石板沟上空总有阴魂不散的日本鬼子凄厉的嚎叫声,狼败逃窜的救命声;八路军的枪炮声和操练队伍的口号声不绝于耳。还有每到晚上掌灯之时,总有从林区中追出来觅食的饿狼出现在村民的院内窗外。村民实在住不下去了,陆续搬迁。到年,最后一户人家白大富宽也从石板沟搬迁岀来。至此,石板沟这一自然村也从地图上消失了。石板沟人迹罕至,给了树木疯长绝好的机会。后来勤劳的乡民们广栽防护林,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现如今石板沟已成为一片远近闻名森林保护区,附近县市方圆百里的乡民每到夏秋季节,在向导的引领下,去石板沟旅游采中药、抽龙须采茶叶的人还真是络绎不绝,将来说不定还会打造成为一处风景名胜呢。本人和诗一首作结:
踏莎行·再题石板沟
东风拂面,杏雨斜织,山光水色最秀丽。
昔日政委音犹在,响彻峰顶和谷底。
巡山不断,植树正忙,当年石板无处觅。
绿山青山尽覆盖,春风化雨唤福籴。
留言之窗
*栗旭晨
烽火英雄耀古今——缅怀忻县抗战革命烈士
*杨晓哲
杨秀山在晋绥抗战中的峥嵘岁月(上)
*杨晓哲
杨秀山在晋绥抗战中的峥嵘岁月(下)
*晏雪莲 孟 伟
从抗战文书看八路军总部秘密后勤保障基地
*云中山下小英雄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