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
临床多见梅核气,多用半夏厚朴汤。
但是半夏厚朴汤一定有效么?
来看我门诊的三个医案。
医案一
年8月男孩,13岁,喉部不适2月余,自诉喉咙有痰,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余无明显不适。四诊合参后辩证:痰凝气滞。病机:痰湿体质突然气郁所致。
问诊期间明显感觉孩子双肩稍耸,眉头不展。细问后得知因为两月前小升初,父母与孩子都精神紧张,家庭氛围压抑。与家长和孩子当面聊天,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诊疗,孩子家长都很开心。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7剂。
第二天患者家长来反馈:经过一夜,药还未入口,喉间痰感已完全消失。
医案二
上次发过一篇梅核气的医案,那个病人梅核气治疗五年未改善,我用的是解毒的思路,效佳。
见文章《医案|梅核气》。
后来有患者知道我擅长治疗梅核气,看,这又来了一个。(来的都是半夏厚朴汤治不好的)
医案三
欧某某女49岁.1.23首诊主诉:咽喉部异物感2年余。2年前患者可能因受寒开始发作喉间异物感,无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医院就诊治疗,连续两年无明显疗效。
患者一进门就说听说你治疗这个挺厉害的,我这个老毛病看了好久也看不好。一翻患者的病历本,整整半本都在治疗这个梅核气,半夏厚朴汤已被前面的医生玩出花来了,各种加减,各种变化。患者以不变应万变,始终没有好转。
多亏前人的探路证明了半夏厚朴汤对这个患者无效。说明这是个疑难杂症啊!患者自诉主要就是感觉有一块痰黏在喉咙上,很黏,怎么咳嗽都不动。患者欲饮温水,寒热、出汗、二便、精神、睡眠、胃口、舌下络脉都正常。
舌淡红,苔水、颗粒感重。
脉左稍沉,右滑数。
抓住患者苔水、欲饮温水,先辩为水饮,水饮久留聚为痰。
辩证:水饮凝喉
治疗方法:温化水饮
处方:白术10泽泻15猪苓5茯苓10
桂枝10桔梗10防风10五味子10
细辛3干姜10
*7贴水煎服
处方分析:五苓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化水饮,桔梗排痰引经对症处理,防风辛润,防止过燥同时能够走散,与桔梗相配合专攻喉部。
随后过年了,我也回老家了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被冻、没水没电、到处是泥水的时光,幸好时间不长。
.2.24患者复诊你以为患者好了,你想多了。你以为患者减轻了,你想的太美好了!现实的打击来的总是让你措手不及。我有习惯会在看诊结束后回顾一天开的处方,在闲暇时对一些病例进行反思,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如果复诊上次有效,那么接下来的思路应该是A、B或者C,具体情况应该重点问诊a、b、c或应该出现d、e、f的服药反应来决定治疗选择。
复诊如果无效,无效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是不是辩证错误,如果是辩证错误,还有什么辩证思路,对应的方剂和药物有什么要注意的。如果判断辩证没有错误,那么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药物的剂量、使用、患者的煎煮方法等等。
如何在一次复诊中判断多个问题,为患者节省跑路的次数,还有提醒自己要为患者多做解释,增加患者的信心,是否还有辅助治疗可以帮助疗效,辅助治疗的性价比,患者的态度和承受能力,对于患者的操作难度,是否需要心理建设等等问题。
患者来后说服药前几天痰多,患者感觉较前加重,服药后几天减轻。以前感觉是有一块痰,现在是那一块痰变大了,而且整个糊住了整个喉咙,感觉喉咙里面糊了一层痰,很是难受。
舌淡红,苔水薄而滑。双脉滑。
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准备的再多也要现场重新判断,重新理解。(并不否定准备的价值,要敢于发问敢于否定,也要充足准备,复杂患者既要问诊详细,把握有效关键信息不能遗漏,同时不能被海量的信息冲昏了头脑,分辨清楚什么信息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明白如何判断真假。)
(可以告诉大家我准备的第二个辩证思路是水淤互结夹虚热阴亏,结合半夏厚朴汤的各种加减思路无效,其中没有水淤互结的思路,从苔的粗颗粒感入手的,使用妇科常用方剂当归芍药散加桔梗、玄参、桃仁。第三个思路是肺虚热炼液为痰,用泻白散加鱼腥草。)
第一次的辩证是否不准确?
如果是辩证不准确:通过这剂药物探知患者的身体如何?素体寒热虚实,阳气状况如何?是否有阴液的亏损的现象?通过追问什么问题或者询问什么症状可以坐实判断?获得的有效信息是什么,是否需要追问其他信息或者查体,判断病史,症状等获取别的辩证信息?患者的其他辩证可能是什么?是否需要更换辩证方法与辩证思路?辩证后用方?加减,药物剂量等等。
如果是辩证准确:如何理解患者出现的症状,能够获得的有效信息是什么,如何安慰或者让患者明白患者自身出现的症状,第一次的辩证思路是否还要持续,用方用药,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治疗,下一阶段是否有新辩证加入,是否换方,新证如何处理兼顾,落实用药具体选用药物等等。
我的判断是第一次辩证没有问题。患者出现的痰变大,并且糊住整个喉咙的症状是好现象,患者久病,水饮聚为痰,水饮非温不化,用上方后痰散故有患者所述之症。用药后患者苔黄,实有胃火,苔水,说明水饮仍在。患者现在寒热夹杂,左脉由沉转滑(左脉候内感,右脉候外伤),说明外感之伏邪已动,病由阴转阳。患者就是由于两年前外感风寒,风寒伤内为水饮,治疗不对症故水饮久留体内作梅核气之症。现用温化水饮之法引动内邪,实为佳变。
患者胃热应为虚热,为阴液亏损之热。患者已经双脉滑,痰已出,可以进入下一个治疗阶段,重在排痰,兼顾患者阴亏虚热。
辩证:痰凝
治疗方法:益气排痰
处方:桔梗20甘草15桂枝5玄参5
黄芪15知母5黄芩10白矾5(冲)
*7贴水煎服
处方分析:桔梗汤(桔梗甘草)重用桔梗排痰,黄芪补气,知母兼制黄芪的温性,黄芩玄参清虚热养阴液,桂枝通经温化水饮。白矾祛痰。(猪牙皂最佳,药房没有,白矾用于治疗癫痫和涌吐肺胃痰涎,外用治疗湿疹疥疮等等。)
后来患者再也没有来过了。是越治疗越重么?患者对我失望了么!有一部分流失的患者确实是因为效果不佳没有复诊,所以有时候不是下一个医生多厉害,而是前面的医生帮他排除了很多选项,记录病案很重要,留好处方也很重要,那是一次一次的历史,要善于分析病史中的信息,人是历史的存在,变化的存在。
不要让每一次看病都成为第一次(其实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想一次就对症、药到病除对于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神医难寻。大家都是人啦,是吧。我从不为了留住患者而留住患者,有的患者即使坚持要在我这看,我也会说明我的思路已干涸,建议另寻高明或推荐医生,以防止延误病情。对病人对自己负责,就是实话实说。而且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医生嘛,有脾气、有情绪、会犯错、会纠结,帮帮忙吗!
年3月24号患者三诊
患者欣喜复诊,自诉初服药时没注意白矾倍量服用,三天后白矾就没有了,后自行购买药物,按量服用。服药期间咳吐大量白粘痰,服完药物后症状好转9成5。不去注意根本注意不到喉咙有不舒服。苔薄白,脉平。
处方:桔梗20甘草15玄参10黄芪20
知母5黄芩10桂枝10茺蔚子15
白矾5(冲)麦冬10茜草10
*10贴水煎服
不过她余下的这一点点症状未必还是由水饮造成的,所以这一次的方子我可没有信心把最后的5分症状处理完。
.3.22
瞎子